2007年之前,登山爱好者在从珠峰北侧登山途中,攀登到海拔8600米的时候,都会发现一个名叫“睡美人”的登山者,只见她身体侧躺,身穿紫黑色夹克,被固定在一根绳子上,静静躺卧在北风凛冽、寒冷无比的珠峰深处。 成为了后来登山者的路线标志,登山者都称呼她为“睡美人。” 1998 年 5 月 24 日,珠峰海拔 8600 米处,弗兰西斯含糊喊着 “想回家” 时,她不会知道。 自己将以 “睡美人” 之名,成为珠峰 9 年的路线标志,紫黑色夹克在风雪中定格成记忆。 那时她奄奄一息,手部脸部因缺氧肿胀,乌兹别克队员给她盖好衣服,却因体力不支只能离开。 没人能料到,这是她留在世间的最后话语,身边谢尔盖的冰斧还在,丈夫却已失联。 几个小时后,她的呼吸渐渐停止,蜷缩在冰面上,冰霜很快覆盖了她的夹克。 这位想无氧征服珠峰的美国女性,最终把生命永远留在了世界之巅。 时间回到 1958 年,美国路易斯安纳州,弗兰西斯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木材商人。 更重要的是,父亲是极限运动爱好者,徒手攀岩、海上冲浪,常带着年幼的她接触这些刺激项目。 第一次在浪里尖叫着站稳时,她就爱上了这种征服自然的感觉,极限的种子就此埋下。 那时的她还不知道,这份热爱会让她在 40 岁时,踏上挑战珠峰的不归路。 大学毕业后,弗兰西斯的极限清单不断变长,跳伞、攀岩,每完成一项就划掉一个目标。 直到接触登山,她才找到真正的热爱,立下 “征服世界所有高山” 的誓言,说出口就没回头。 征服麦金利山时,她遇到了同样热爱登山的谢尔盖,共同的爱好让两人迅速走到一起。 婚后他们一起挑战多座高山,默契十足,没人比他们更懂彼此对登山的执念。 1998 年,弗兰西斯迎来 40 岁生日,她和谢尔盖决定用无氧攀登珠峰作为纪念,这是个大胆的计划。 5 月,两人抵达珠峰基地营,检查装备时,谢尔盖反复确认冰斧,弗兰西斯则整理着夹克。 他们选的北侧北坳北脊路线,是珠峰最险峻的路线之一,风大、气温低,对体力要求极高。 5 月 17 日到北坳,5 月 19 日到 8203 米的 6 号营地,前半程顺利,让他们对冲顶更有信心。 5 月 20 日第一次冲顶,因风雪太大被迫退回;第二次又因氧气预判不足失败;第三次最关键。 他们没注意时间,等意识到时,已过了下午两点必须下山的安全时限,体力也基本耗尽。 5 月 22 日晚,两人被迫在 8600 米处过夜,这里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三分之一,寒冷刺骨。 谢尔盖想去找救援,让弗兰西斯待在原地,临走前把冰斧留给她,说 “我很快回来”。 这成了两人最后的对话,谢尔盖下山时不慎坠落,手指保持着抓冰壁的姿势,直到 1999 年才被发现。 而弗兰西斯在原地等不到丈夫,缺氧让她渐渐昏迷,直到 5 月 23 日被乌兹别克队员发现。 2007 年 5 月,“珠峰之道” 队找到弗兰西斯的遗体,用美国国旗包裹,安置在隐蔽的地洼处。 不再让她挡在路线上,也给了她最后的尊严,这距离她去世已过去 9 年,“睡美人” 的称呼流传已久。 而她的牺牲也推动了规则改变 ——1999 年尼泊尔旅游局规定,登山者需带 3 瓶 4 升备用氧气。 这份用生命换来的规定,后来守护了无数登山者的安全,成了她留给世界的礼物。 如今,珠峰 8600 米处早已没有 “睡美人” 的身影,却仍有登山者会提起弗兰西斯的故事。 她的夹克、谢尔盖的冰斧,成了珠峰历史里的悲壮符号,提醒着人们热爱与敬畏的平衡。 保罗长大后,偶尔会翻看父母登山的照片,轻声说 “他们只是去了最爱的山巅”。 世界最高峰依旧风雪不息,而弗兰西斯的故事,还在告诉每个挑战者:生命比征服更重要。 主要信源:(西部文明播报——生前哀求丈夫别丢下她,如今已冰封23年成著名路标——珠峰睡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