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一名木匠受邀维修应县木塔,他意外发现二层佛像肚子竟然有个大洞,他伸手

陈砚之 2025-11-12 18:12:49

1974年,一名木匠受邀维修应县木塔,他意外发现二层佛像肚子竟然有个大洞,他伸手一掏,从里面掏出了一只死老鼠,木匠没死心,又伸手掏了第二次,这一次,他掏出了一件稀世珍宝! 应县木塔坐落在山西朔州市应县城西北的佛宫寺里,建于辽清宁二年,也就是公元1056年。这座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八角形,全用红松木料搭建,总共用了大约3000立方米的木材。最牛的地方在于,它没用一根铁钉,全靠斗拱和梁枋的咬合结构稳固。塔身分明层和暗层,一共九层,外观看起来像五层加平座。历史上,它经历了多次地震、风雨侵蚀和战争破坏,却屹立不倒。1926年军阀混战时,塔身中了200多发炮弹,至今还能看到弹痕。塔的抗震能力强,因为木结构柔韧,能吸收地震能量。底层柱子用落叶松,斗拱用榆木,材质选择讲究,底层损耗大,但整体设计巧妙,像个建筑博物馆,展示了辽代木构技术的高峰。 贾国民是山西朔州应县马峪村的本地人,从小跟长辈学木工,主要做家具,用红松木制作桌椅柜子,注重榫卯结构,确保东西结实耐用。村里人爱找他订货,因为他的活儿用几年都不变形。他干这行几十年,经验丰富,周边村庄都知道他的名头。年纪大了,听力和视力弱了,得让人大声说话,看东西也得靠近,但手艺没落下,还带徒弟干活。他的作坊在自家院子,堆满木料和工具,每天忙活到晚。二柱子是贾国民亲戚家的年轻人,早年没固定工作,在村里晃荡。贾国民几年前收他当徒弟,从基础教起,像打磨木板、测量尺寸。二柱子学得快,很快就做简单家具。师徒合作时,贾国民设计,二柱子切割打磨。他们偶尔出门修门窗农具,让二柱子熟悉不同木头。贾国民闲时讲古建筑知识,提木结构怎么稳固。维修木塔前,他已跟二柱子说过塔建于1056年,高67.31米,全木无钉。 1974年,塔身有些地方损坏,应县文管所找当地木匠维修。贾国民名气大,被邀请去,带上二柱子帮忙,两人带工具干粮住进塔里,从底层检查腐朽木料。到二层时,二柱子清理佛像周边,发现佛像背后有个巴掌大的洞。先取出腐烂的老鼠尸体,臭味重。贾国民查看,再伸手探,摸到硬物。洞小取不出,他扩大洞口,拉出银质盒子。盒内有沉香木、碎玛瑙、古字画和金银器皿。这些东西价值高,两人一时冲动,修复佛像后带走,没领工钱就离开。回家后,把盒子埋在屋后乱石堆。文管所人员次日检查,发现修复痕迹,赶到马峪村。贾国民跑但被追上,交代取出文物,带人挖出盒子。清点后文物完整。 这次事件触发了全面发掘。考古队从木塔各层佛像中取出158件文物,包括两颗佛牙舍利,长约一寸半,经鉴定为珍贵佛教遗物。还有辽藏单卷《妙法莲华经第二》和《采芝图》,以及辽代木版印刷本经卷,长达30多米。这些经卷有手抄本和彩印版,填补了辽代印刷史空白。专家记录每件文物位置,运走保存。它们提供了辽代政治、经济、文化资料。辽国当时强盛,经济靠农业和贸易,文化融合契丹和汉族元素。塔建时体现建筑水平高超。佛牙舍利据记载,释迦牟尼涅槃时留下七颗,全世界就那么点。木塔里的两颗藏在佛像里,保存完好。经卷显示辽代印刷技术领先,用木版印佛经,长卷达30米,国内少见。彩印版补充了中国印刷史缺口。 应县木塔因这次发掘更出名,2016年获吉尼斯世界纪录为世界最高木塔。塔身重几千吨,倾斜超过比萨斜塔,底层柱子压力大。专家测木材,低层损重,但结构54种斗拱,像博物馆。无钉设计抗震强,经多次地震还立着。塔基夯土稳,场地不液化。文物包括金银器、玛瑙、水晶珠等七珍。七珍是佛教概念,指贵重材料。舍利佛牙是核心,信徒视作圣物。塔内塑像是泥塑木骨,文物藏在胸腹部。研究显示,辽代藏这些是为护佑塔和民众。事件反映当时文物保护意识弱。文管所没严惩贾国民和二柱子,就教育一番,因为东西追回没损失。之后加强塔内管理,避免类似事。 贾国民和二柱子带走文物的事,暴露了当时对古迹保护的松懈。幸好追回及时,没造成损失。但这也提醒大家,古物不是随便碰的。木塔的文物中,佛牙舍利最引人注目。1974年发现后,引起国际关注,甚至有外交风波,因为舍利稀少。专家鉴定后,确认是真品,存放在博物馆。辽代文物总计160件左右,包括七珍和佛牙68件。修复过程仔细,专家用工具取出,避免损塔身。塔一层大佛也修复过,但有遗憾,比如补塑时细节不准。整体来说,这次发掘让木塔从单纯建筑变成文化宝库。

0 阅读:0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