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知青杨俊在云南傣乡被马蜂蜇伤眼睛,傣族大嫂用奶水给他疗伤。没曾想,大

陈砚之 2025-11-12 18:12:49

1974年,知青杨俊在云南傣乡被马蜂蜇伤眼睛,傣族大嫂用奶水给他疗伤。没曾想,大嫂竟然被丈夫抛弃。于是杨俊就娶了大嫂,并且准备带着她回城。临行前,岳母塞给他300元钱:“想家了就回来。” 知青运动时期,杨俊作为北京青年前往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傣族村寨安置。他出生于1951年,父母是工人,之前在城里上学,没干过重活。1971年响应号召下乡时刚20岁,带简单行李坐火车汽车到热带地区。初到寨子面对雨林气候不适应,身体常起疹子,晚上睡不好。寨民多傣族,用竹楼居住,下层放农具牲畜。他跟当地人学农活,每天扛锄头下田,双手起泡,渐渐适应能扛重物。明玉是本地傣族人,1948年生,从小在寨长大,嫁给岩康后生儿子。她热心帮人,穿筒裙戴银饰。岩康是猎手,脾气不好,对外人警惕。杨俊在寨融入,学傣族煮饭,听故事。明玉操持家务,岩康早出晚归打猎。 1974年,杨俊在橡胶林劳作时撞上虎头蜂窝,被蜇多处包括眼睛。毒液导致肿胀发烧,队友用泥涂抹送回寨子。那时乡村无抗毒药,靠土法子。明玉抱婴儿下楼查看,用乳汁涂伤口止痛消炎。这是傣族民间秘方,但少对外人用。杨俊伤势好转,但寨中传闲话。岩康听到后发火,质问妻子,砸东西离家分居等于抛弃她。寨老调解无效,明玉带孩子住娘家。杨俊觉得欠恩,常去帮忙挑水砍柴照孩子。两人多接触,杨俊表达意愿,明玉接受,两人1975年底结婚。婚后杨俊继续寨中干活,明玉管家。1979年返城政策,杨俊带她和孩子离开。临行明玉母亲给300元,那时相当于大笔钱。 杨俊回北京住父母家,找工厂工作,每天上班操作机器。明玉不熟城市,用300元起步在街边卖傣族小吃如糯米饭酸辣菜。生意从冷清变好,她调整口味雇帮手。杨俊下班帮摊位,几年轻积累买小屋。两人再生一子,一家四口过日子。孩子上学,杨俊接送,明玉准备饭盒。明玉母亲寄信,杨俊回信。退休后两人回忆过去,生活平稳。 话说知青下乡那会儿,杨俊这种城里孩子突然扔到云南傣乡,适应起来真不容易。他从没见过热带虫子那么多,蜂蜇那事纯属倒霉。傣族人用乳汁治伤是老传统,据云南民族医药书里记着,能消炎镇痛。但这事在寨子闹大,岩康那人就直接甩手不管家了,没点担当。杨俊娶明玉也算报恩,两人从陌生到夫妻,中间靠日常相处磨合。回城后城市生活节奏快,明玉卖小吃那劲头挺实诚,从小摊做起赚了第一桶金。300元在70年代是笔巨款,新中国物价史上写着,够普通人攒几年。 其实傣族婚姻习俗在西双版纳州志里有提,妻子名声受损男方能单方面分居。岩康就这么干了,没给明玉解释机会。杨俊在北京安家后,工厂活儿稳定,他从基层干到管事。明玉小吃摊融入本地,顾客爱尝鲜。俩人孩子教育抓得紧,不让走弯路。退休生活简单,偶尔聊起寨子事,杨俊说那段经历让他懂了责任。 知青故事多,杨俊这经历典型。从蜂蜇到婚姻,跨文化融合不容易。明玉适应北京冷天,靠手艺立足。岩康那态度反映当时寨风保守。杨俊带她回城,岳母那300元像后路,实际他们没回去。生活轨迹变了,杨俊工厂生涯平顺,明玉生意越做越大。

0 阅读:0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