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乌克兰彻底打崩了!特朗普现在火烧眉毛,到处找普京。前线到底发生了什么?让整个战局一夜之间天翻地覆,白宫的主人也坐不住了。 战场的风向标,已经明确指向了莫斯科。 截至12月11日,乌东重镇波克罗夫斯克(即红军城)的战斗已经接近尾声。俄军已经牢牢控制了该城约99%的区域。 乌军的防线如同纸糊的一般,被轻易撕开。现在只剩下东南角一小块区域,还有残余部队在做最后的抵抗。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只是时间问题。他们的命运早已注定。 更具戏剧性的是,驻守此地的乌军第155旅,一支装备了法式武器的精锐部队,竟然选择了缴械投降。 这在过去两年多的冲突中,是极为罕见的景象。士气的崩溃比阵地的丢失更可怕。 大约5500名乌军士兵,现在成了瓮中之鳖。他们被超过2万人的俄军部队团团围住。 所有的后勤补给线都已被俄军完全切断。弹尽粮绝,他们除了投降,别无选择。 这次俄军的打法变了,变得异常聪明和高效。 他们完全放弃了此前在巴赫穆特那种惨烈的绞肉机式强攻。新的战术让乌军根本无法应对,也让西方观察家大跌眼镜。 俄军采用了全新的战术组合拳。“装甲切断补给+无人机监视+三路合围”的模式,精准而致命。 这种战术的核心不再是人命消耗,而是瘫痪对手的作战体系。 根据初步评估,俄军在此次战役中的伤亡率,相比血腥的巴赫穆特战役,竟然降低了惊人的70%。 这标志着俄军的战争机器,已经进化到了一个更可怕的阶段。 波克罗夫斯克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是整个顿巴斯地区北部的核心补给枢纽。 一旦俄军完全控制这里,通往西边康斯坦丁诺夫卡和斯拉维扬斯克的门户将被彻底打开。 这很可能引发乌克兰东部防线的连锁性崩溃。 一个节点的失守,将导致整条战线的土崩瓦解。基辅现在面临的,是开战以来最危险的局面。 与此同时,俄军的空袭也达到了新的强度和精度。 11月9日至10日,俄军动用了杀手锏。多枚“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以10马赫的恐怖速度扑向了赫梅利尼茨基州。 他们的目标是斯塔罗康斯坦丁诺夫空军基地。 那里集结了北约刚刚帮助升级的苏-24、F-16以及幻影-2000战机。这是乌克兰空军最后的希望所在。 乌军部署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在“匕首”面前形同虚设,完全没能实现有效拦截。 伴随着惊天巨响,乌军的宝贝疙瘩们在机库里就被悉数摧毁。 同期,俄军还出动了67架无人机,对乌克兰全境展开了大规模协同打击。 虽然乌方宣称击落了其中的52架,但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着残酷的现实。 那些突防成功的无人机,精准命中了多处重要的弹药库和能源设施。 乌克兰本已脆弱的战争潜力,正在被一点点地抽干。这比单纯的阵地战更让基辅感到绝望。 对能源设施的持续打击,正在将乌克兰推向人道主义灾难的边缘。 切尔尼戈夫州的热电厂、基辅和哈尔科夫的变电站,都成为了俄军的重点关照对象。 如今,乌克兰全国每天停电长达12小时。 普通居民的用电被严格限制在“每天两到四次,每次一小时”。寒冬已至,这对于民众和前线士兵都是致命的。 前线的乌军部队甚至连基本的取暖和通讯设备都濒临瘫痪。 在冰天雪地里,没有电,就意味着没有热量,没有信息,士兵的战斗意志正在被严寒所吞噬。 在波克罗夫斯克的溃败中,一个更让西方尴尬的细节浮出水面。 大批外国雇佣兵选择了集体投降。其中包括12名英国籍人员,还有来自波兰、加拿大和法国的士兵。 根据俄方公布的统计,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超过1.1万名外国雇佣兵进入乌克兰。 其中,来自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占了六成。但他们并没能创造奇迹。 近4000名雇佣兵已经在战场上被消灭。 这次成建制的投降,更是彻底撕下了“国际军团”英勇善战的假面。金钱买来的勇敢,终究敌不过真正的国家机器。 乌克兰前线的雪崩式溃败,让远在华盛顿的特朗普总统心急如焚。 他在2024年大选时曾夸下海口,承诺能在“24小时内结束战争”。但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重返白宫后,特朗普发现事情远比他想象的复杂。 他在10月22日与泽连斯基的会谈中,几乎是以命令的口吻,要求乌方“以当前战线停火”。 眼看局势无法收拾,特朗普终于下定决心要亲自出马。 11月7日,他突然宣布,计划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与普京举行会晤。这个决定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10月22日曾临时取消过一次会晤计划。 据透露,白宫内部对此分歧巨大,很多人担心总统会在谈判中对普京做出过多让步。 但现在,前线的战况已经不允许特朗普再犹豫。他必须尽快找到一个能保全颜面的方式,来结束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 否则,他将背负巨大的政治失败。



用户14xxx87
155旅继承了法国的传统: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