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国军上将钱大钧,黑着脸走进军统湖北站,当着众特务的面,一枪打死了副站长:“谁再敢告黑状,这就是他的下场!” 1945 年上海接收公署,钱大钧翻看日军物资清单时,桌上摆着 1938 年武汉密报副本 —— 染血字迹仍清晰。 谁能想到,这份构陷他的密报,竟成了他后来推动后勤改革的警醒。 1938 年武汉枪响当天,钱大钧处决杨若琛后,第一时间赶回空军作战室。 他没顾上处理身上的火药味,就召集参谋调整空战部署 —— 日军即将空袭武汉。 这份临危不乱,源自他多年的战场经验:1926 年北伐时,他就率部突破敌军防线。 那时他任国民革命军师长,在南昌战役中身先士卒,为北伐胜利扫清障碍,这是他早年的重要贡献。 三天前收到杨若琛密报时,钱大钧正在核查空军弹药补给。 当时抗战前线物资紧张,他刚协调完江南制造局,加急生产机枪子弹送往前线。 而杨若琛诬告他 “延误战机”,不过是因为他拒绝挪用空军经费填军统私囊。 处决杨若琛后两小时,戴笠摔壶的消息传到武汉,钱大钧却在修改飞行员训练计划。 他深知,抗战容不得内斗,早在 1934 年,他就创办中央航空学校,培养了大批飞行员。 这些学员后来在武汉空战、长沙会战中屡立战功,击落多架日军战机。 他盯着训练大纲上的 “实战化” 三字,对参谋说:“多练一分钟,前线就少流血。” 蒋介石 “事已至此” 的手令送来时,钱大钧正在统计武汉空战的战果。 此战击落日军战机 12 架,极大提振了士气,而这离不开他战前的周密部署。 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任空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协调各机场联动,多次粉碎日军空袭。 这份统筹全局的能力,让他在空军中威望日盛,也成了杨若琛构陷他的真正原因。 1938 年秋,钱大钧调任上海市长前,仍不忘叮嘱空军后勤部门:“优先保障前线。” 在上海任上,他虽被调离空军,却仍关注抗战大局,组织市民募捐物资送往前线。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又参与协调中、美、英空军联合作战,推动情报共享。 这些看似不显眼的工作,为后期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是他在外交与协调上的贡献。 1945 年抗战胜利后,钱大钧负责接收上海日军物资,将大批武器、粮食分配给百姓和军队。 他看着清单上的数字,想起 1938 年的那场风波,更明白 “团结” 对国家的重要性。 晚年的他虽淡出军政界,却仍整理抗战史料,希望后人铭记。 1938 年的那场枪响,不只是处决一个告密者,更是权力场上的一次警告。 如今,那段历史被写进史料,武汉的老人们偶尔还会说起,那年夏天的枪声和欢呼。 钱大钧后来在上海稳扎稳打,抗战后期还参与了后勤保障,也算尽了一份力。 而杨若琛的名字,只成了 “诬告者” 的代名词,被钉在历史的角落里,无人同情。 主要信源:(抗日战争纪念网——钱大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