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十四亿人?”美国大使放下狠话:只要中国不听话,不低头,就要卡粮断油,让十四

栗頿聊 2025-11-12 12:12:00

“饿死十四亿人?”美国大使放下狠话:只要中国不听话,不低头,就要卡粮断油,让十四亿人挨饿受穷!   伊曼纽尔的底气,似乎来自对中国大豆进口的片面解读,觉得这就是能拿捏中国的命门。不可否认,中国确实是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大豆在中国主要用来榨油和做饲料,并不是直接用来填饱肚子的主粮。   为了优先保障水稻、小麦这些主粮的种植,我们把部分耕地用来种植更高附加值的作物,再通过进口补充大豆需求,这是基于经济规律的明智选择,绝非什么无法摆脱的软肋。   真正关系到中国人饭碗的,是大米和白面这些主粮,而在这方面,我们早就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线。超过95%的谷物自给率,接近100%的稻米、小麦自给率,背后是“18亿亩耕地红线”这一不可动摇的国家意志在兜底。   更关键的是,中国还手握全球过半的粮食储备,这些储备足够全国人民消耗一年以上。想用粮食卡我们的脖子,恐怕还没等我们受影响,美国自己就先失去了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市场,得不偿失。   历史早就给过教训。1973年美国对苏联搞粮食禁运,不仅没达到政治目的,还意外让巴西农业崛起,填补了市场空白。   如今情况类似,要是美国真的停止对华大豆出口,巴西等国只会乐呵呵地接手订单,最后受损的还是美国农民。   所以说,所谓的“粮食武器”,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迷思。   再说说能源封锁,这更是彻头彻尾的幻想。伊曼纽尔大概还抱着二十世纪的地缘思维,觉得靠美国海军掐住马六甲海峡,就能切断中国的能源通道。   可他严重低估了中国应对风险的准备,来自俄罗斯的陆路油气管道源源不断,绕开了所有海上风险点;中巴经济走廊作为战略备份,也打通了直通印度洋的陆上通道,单一海上通道的战略价值早就被多元布局稀释了。   想动员全球对中国搞能源禁运,更是难如登天。中国与俄罗斯、伊朗等国有着稳固的能源合作,这些国家显然不会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沙特也明确表态,不会参与任何形式的石油禁运。   即便外部供应真出了问题,国内也有厚实的缓冲垫——远超过90天国际标准的战略石油储备,加上南海自主油气管线的稳定供应和成熟的煤制油技术,共同构成了强大的内部保障。   而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本质上也是为了彻底摆脱化石能源的地缘政治束缚,从根本上化解风险。   伊曼纽尔这番过激言论,不仅没起到施压效果,反而引发了外交反噬。据说白宫内部都对这种言论感到不安,觉得给外交添了不必要的麻烦;德国总理亲自访华签下大单,用行动深化与中国的经济合作;联合国粮农组织负责人更是公开谴责将粮食武器化的做法,认为这违背了人道主义原则。   盟友们的态度已经很明确,没人愿意跟着美国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   说到底,这张“饥饿牌”根本不是实力自信的表现,而是面对全球格局变化时的战略焦虑。当贸易战、科技战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就试图用打击生存命脉这种原始手段施压,恰恰说明美国可动用的有效手段已经不多了。   而这番空洞的威胁,反而成了反向“警钟”,让中国从上到下更加坚定一个共识:饭碗和能源的命脉,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一个国家的底气,从来不是靠威胁别人得来的,而是源于自身的实力和准备。美国大使的狠话,不仅没能吓到中国,反而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

0 阅读:7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