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已恶化,菲国61个市镇大断电,忙着反华的马科斯,被要求下台。   2025

凭栏观望史 2025-11-12 09:26:43

局势已恶化,菲国61个市镇大断电,忙着反华的马科斯,被要求下台。   2025 年台风 “海鸥” 肆虐菲律宾时,宿务省的重灾区里,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踩着没过小腿的泥浆,亲手将瓶装水递到灾民手中。   她身边没有庞大的随行队伍,只有几位志愿者和当地官员,裤脚沾满的污泥与脸上的疲惫,成了最直观的救灾印记。   这场灾难中,近 200 万人失去家园,61 个市镇陷入黑暗,棉兰老岛的救援直升机坠毁让 6 名军人丧生。   马科斯政府的救援混乱不堪:200 吨救灾粮在马尼拉仓库腐烂,派往灾区的士兵比 2023 年减少三分之二。   莎拉却在灾情爆发当天就抵达棉兰老岛,她的团队带着自筹的 30 吨大米和 200 顶帐篷,第一时间搭建起临时安置点。 在达沃市的避难所,她当场要求地方官员打开储备仓库,将囤积的物资全部发放,并通过社交媒体实时更新救援进展,接受民众监督。   有灾民拍下她深夜在废墟中指挥清理的画面,视频里她嘶哑着嗓子安排医疗组,网友评论 “这才是该有的总统样子”。   灾后莎拉的团队已协调民间组织为 12 万灾民提供了食物和饮用水,推动修复了 3 个主要供电站,让 8 个市镇率先恢复供电。   她还公开呼吁商界捐款捐物,三天内筹集到的物资远超政府的官方调配量。   对比马科斯在灾情第三天才从美国回国,莎拉的行动力被民众看在眼里,她的支持率从年初的 52% 飙升至 59%,稳居政治人物榜首。   莎拉的救灾行动背后,是她一贯的务实风格,这在外交立场上同样鲜明。   面对棘手的南海问题,她多次公开表示,南海争议不该成为中菲关系的全部。   在澳大利亚的公开活动中,她尖锐批评马科斯的亲美政策,“我们没理由偏帮哪一方,和美国做朋友没错,和中国做朋友也没错,保持中立有什么不好?” 这番话戳中了菲律宾民众的心声。   马科斯政府允许美国在菲部署导弹系统,密集开展联合巡航,却让菲律宾的农产品出口遇阻 —— 中国曾是菲律宾香蕉、菠萝的最大买家,两国关系降温后,这些农产品大量滞销。   莎拉直接点出问题关键:“政府的无知让我们容易受外部冲击,连粮食安全计划都没有,谈何主权?”   她明确反对将南海问题政治化,主张 “坐下来好好谈”。   莎拉多次强调,“对抗解决不了问题,菲律宾需要的是能带来工作和粮食的合作,不是军事演习。”   对于马科斯政府试图将前总统杜特尔特送往国际刑事法院调查的做法,莎拉更是强硬反对,认为这是 “对菲律宾主权的侮辱”。   她的表态在南部棉兰老岛引发强烈共鸣,这里是杜特尔特家族的大本营,支持者自发组织游行,喊出 “莎拉接手” 的口号。   莎拉的崛起并非偶然。   马科斯政府的腐败丑闻不断,上千亿比索防洪预算 40% 流入 “幽灵项目”,而莎拉在救灾中展现的高效与透明,恰好形成鲜明对比。   如今菲律宾国内马科斯下台的声音越来越多。   菲律宾工商界更看重她的对华立场,认为恢复中菲合作能让矿产、能源等领域的停滞项目重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不过,莎拉要真正走到台前仍需突破阻碍。   马科斯政府手握行政权,可能会打压反对势力;美国也已派防长赴菲试图稳住局面,不愿看到菲律宾对华缓和。   但民众的支持是最坚实的基础,当灾民在莎拉搭建的避难所里吃到热饭时,他们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领导者。   外交的本质是为民生服务,救灾的成效是执政能力的试金石。   莎拉用行动证明,务实亲民的作风和平衡理性的外交观,才是菲律宾走出困局的希望。

0 阅读:61
凭栏观望史

凭栏观望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