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尧说得对,中国半导体差得远,特别是7纳米、3纳米这种技术,差三代。中芯和长江存储能做14纳米和128层闪存,但要追上最强的差太多。光刻机这东西,28纳米的设备今年才给中芯,估计下半年才开始量产,全球早进到2纳米了。 这差距不只是技术问题,整个产业链都被外国卡死了。碳化硅这东西,国内大部分才做4英寸,8英寸刚起步,国外早做12英寸了。功率和射频芯片几乎全靠进口。 不过,尹志尧这老头还在干,说明中国半导体慢慢有起色。虽然老技术能自给,但一到5纳米基本没优势。不过像天岳做碳化硅,已经追上外国第二梯队了,斯达半导体做的1200伏芯片也进了比亚迪的供应链,价格比进口便宜25%。 现在国内也加大投入,大基金投了3440亿,主要支持设备和材料,地方也每年投2000亿。这些钱加速了半导体发展。还有很多学校开设集成电路专业,企业培训也多,年培训人数10万以上。政策上也给支持,买设备能补 50%,研发失败也宽容。 总的来说,虽然差距大,但中国半导体在追赶,尤其是人才回流和本土企业。未来5到10年,差距会缩小,某些领域甚至能超越。虽然过程难,但中国市场潜力大。中国高科技芯片 中方芯片 中美芯片制造 中国芯片行业 中国芯片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