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又出新规! 2025年10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白宫发布在《联邦公报》的总统备忘录正式宣布,将2026财年美国接收的难民人数上限大幅削减至7500人,这一数字不仅比2025财年的12.5万急剧下降,更创下了美国难民接收计划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新低。 而几乎全部名额向白人南非人的倾斜,更让这项政策沦为赤裸裸的种族筛选。 回溯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种族筛选的基因从未真正消失。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就曾出台《移民法》,通过设定国籍配额,变相限制非西欧白人移民,当时亚洲、非洲移民几乎被完全排斥在外。 上世纪中叶的排华法案、冷战时期对东欧难民的优先接纳,本质上都是将移民政策与种族、意识形态捆绑。 如今特朗普政府的操作,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的历史复刻,用“遭受歧视”的模糊表述,替代了过去直白的种族配额,却同样把难民身份变成了少数族群的专属福利。 这种做法与联合国难民公约中“不分种族、宗教、国籍”的核心原则背道而驰,也让美国长期标榜的“人权卫士”形象不攻自破。 欧盟在处理难民问题时,虽也面临内部分歧,但始终以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失业率等客观指标分配接收配额,德国、法国等经济大国承担更多责任,小国也根据自身能力合理分摊。 即便部分国家存在政策收紧,也从未出现过按种族划分优先级的情况。同样面临移民压力的加拿大,近年始终保持年均数万的难民接收规模,且接收群体覆盖全球冲突地区,通过多元化的安置政策促进社会融合。 对比之下,美国的新政完全抛弃了客观公正的分配逻辑,把难民保护变成了服务于特定种族偏好的工具,这种做法不仅在道德上站不住脚,更破坏了全球难民治理的基本共识。 特朗普政府炒作的“白人南非人受迫害”论调,本身就是一场缺乏事实支撑的政治闹剧。南非政府多次澄清,国内不存在所谓“白人种族灭绝”,相关改革只是为了纠正殖民时期和种族隔离制度留下的土地分配不公。 数据显示,南非白人依然掌握着大量社会资源,其人均收入仍是黑人的数倍。特朗普政府所谓的“人道主义关切”,不过是为种族偏向政策寻找借口。 他们刻意忽略了刚果(金)战乱中的难民、缅甸罗兴亚人的苦难、海地遭受灾害后的流离失所,却对南非白人的所谓“困境”大做文章。 特朗普还曾在公开场合用刚果(金)的冲突照片冒充南非白人遭迫害的证据,这种低级的造假行为,彻底暴露了政策背后的政治算计。 这项政策在国内引发的分裂与反弹,正在撕裂美国社会。 众议员乔纳森·杰克逊公开谴责,称政府一边为白人南非人开辟绿色通道,一边撤销海地难民的临时保护身份,本质上是在传递“黑人和棕色人种的生命无足轻重”的危险信号。 美国圣公会等宗教团体直接拒绝执行相关政策,认为这种区别对待违背宗教教义中的平等精神。 大量少数族裔群体发起抗议活动,他们指出,美国本身就是移民建立的国家,如今却关上大门,只对特定种族开放,这种做法违背了国家的立国根基。 而那些依靠政府补贴运作的难民安置机构,因接收人数锐减陷入生存危机,大规模裁员导致许多专业的安置服务中断,让本就脆弱的难民支持体系雪上加霜。 政策背后的政治考量一目了然。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中,白人保守派占据重要比例,这一群体对非白人移民存在天然抵触,担心其影响自身资源分配与文化主导地位。 特朗普政府通过这项政策,精准迎合了这部分选民的诉求,用种族议题制造对立,巩固自身政治基础。 在两党极化日益严重的美国政坛,难民问题早已成为党争工具,共和党通过强硬移民政策彰显“国家利益优先”,民主党则强调人道主义,双方的博弈让难民群体沦为牺牲品。 这种将国内政治利益凌驾于国际责任之上的做法,正在让美国的国际信誉持续损耗,许多曾经视美国为“最后希望”的难民,如今只能陷入绝望。 美国的做法可能引发全球难民政策的“寒蝉效应”,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美国的政策取向往往具有示范作用。 如果连美国都可以抛弃难民保护的基本准则,按种族划分难民优先级,其他国家可能纷纷效仿,以“国家利益”为借口收紧难民政策。 这对于本就面临严峻挑战的全球难民治理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目前全球有超过8000万难民和流离失所者,他们的生存依赖于国际社会的协作与包容,而美国的单边行动正在破坏这种协作基础,让更多弱势群体陷入无助境地。 当一个国家把人道主义变成政治算计的工具,把种族偏见嵌入公共政策,所谓的“自由与平等”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口号。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消息:信息来源:美国将接收难民年度上限砍至7500人,“白人优先”引争议 2025-10-31 14:25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