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罗正和偷袭越军阵地时,手中的枪忽然打不响,而越军已经发现了他,他大惊,随即伸出手,徒手把越军烫手的机枪推上天! 说起罗正和,这哥们是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拉祜族人,1956年出生在那山沟沟里。家里穷,父母靠种地过日子,他从小帮着干农活,练就一身力气。1976年,边防部队征兵,他爸支持他去当兵,他二话不说就报名了。分到十四军四十师118团6连,当兵后他特别认真,早起练操,射击格斗样样拿手,没多久就成了副班长。部队生活苦,但他适应快,战友们都说他胆大心细。 1979年战前,部队进入战备,他主动当机枪手,知道这位置关键,能帮大家压制火力。开战那天,二月十七日,118团投入老街方向作战,目标是拿下几个高地。罗正和跟着连队渡河登陆,雾大,视线差,但他们还是攻下20号高地。连长带走大部分人,留1排守阵地,顺便清掉下方一个越军火力点。排长安排两个班搜索,那火力点藏在雾里,越军用机枪扫射,战士们只能凭声音还击。罗正和听出方向,一个人摸过去,滑倒后发现一条坑道,他猜这是越军挖的,顺着爬进去,关保险避免惊动敌人。 爬着爬着,枪声炮声越来越响,他知道快到地方了。出来看到小土包,几孔射击,越军在里面开火。他靠近扔手榴弹,没炸到里面,反被发现。端枪要打,结果保险没开,越军枪口转过来,他冲上抓住烫枪管往上推,子弹飞天,手烫起泡,但他没松,拉出那越军,用钢板鞋踢要害,几脚就把人踢死了。另一个越军扔手榴弹,他拉尸体挡,爆炸后趁对方放松,开枪打死。然后进土包,打死两个操作炮的越军。一人干掉四个,缴获机枪冲锋枪和炮。战后他升排长,还得战斗英雄称号。 这事不是吹牛,军委正式授的,他拉祜族身份也让少数民族战士骄傲。整个战线,中国部队推进快,十四军四十师在南线负责老街,118团打头阵。越军有准备,挖坑道布火力点,用机枪炮阻击。但我军训练有素,协调好,步炮结合,很快就破了防线。罗正和这行动,直接清掉威胁,帮助连队推进。类似英雄多,比如排雷的白洪普,英雄营的1营,他们都立大功。战事从二月十七打到三月十六,中国宣布撤军,教训了越军扩张。参战部队有昆明军区十一军十三军十四军,还有广州军区支援。四十师是老部队,抗战解放战都打过,经验足。 罗正和入伍前没啥文化,但部队教他识字,培养纪律。他当副班长时,带新兵,教射击技巧,强调团队。开战后,雾天作战难,搜索火力点靠耳朵和胆量。他爬坑道时,窄小潮湿,但坚持前进。发现土包,判断准,扔弹虽偏,但快速反应。抓住枪管,手烫但忍住,拉人踢人,动作连贯。挡手榴弹,用尸体护身,聪明。打死炮兵,干净利落。缴获武器,帮部队补充火力。 这体现单兵素质高,我军强调个人能力。战后表彰多,罗正和从副班长直升排长,说明功劳大。后来他去昆明陆军学院学战术,操作装备,提升指挥。转去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管理,为转业准备。1987年转业到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处理民族工作,参加会议,勤恳。1993年得全国各民族青年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奖,认可贡献。 退休后,生活简单,每周打排球,租地种菜,陪家人。拉祜族传统重集体,他保持作风。整个战争,中国损失小,达成目标。越军用游击战术,但正面不行。罗正和事迹传开,激励后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