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杨靖宇将军壮烈牺牲。日军为了泄愤,竟惨无人道地砍下他的头颅。而更令人泪目的是,我军寻回头颅的故事。 杨靖宇本名马尚德,1905年出生在河南确山一个普通农民家里,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小时候就帮着干农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早年上学时,正赶上五四运动那股风潮,他被爱国热情裹挟,1923年就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两年后,转成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一头扎进革命工作里。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去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军事,毕业回河南搞农民运动,组织协会,带人闹罢工,帮乡亲们分粮分地。 1929年,党组织派他去东北,那年他24岁,化名杨靖宇,一到抚顺就钻进矿井当工人,偷偷拉拢工友,建党支部。九一八事变一爆发,日本鬼子占了东北三省,他没闲着,马上组建抗日救国会,到处张贴布告,号召大家拿枪上阵。1931年底,他领导海龙密山根据地建设,砍树搭哨所,训练队伍,擦枪上膛。1932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成立了,他当总指挥,从几百人起步,很快就打出名堂。1933年,带队袭击日伪据点,缴获弹药,队伍越打越壮。1934年,联军改编成第一路军,他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从南满到北满,白山黑水间来回穿梭,专挑铁路桥炸,敌营突袭。 杨靖宇的战术灵活,部队分散隐蔽,专打敌人软肋。1936年珠河伏击战,埋伏林子里,等日军车队进峡谷,一顿机枪扫射,炸翻好几辆车。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号召全东北人抗日,配合全国战场,牵制日军几十万兵力。那几年,联军给日伪造成上万伤亡,敌人恨得牙痒痒,调重兵围剿。他带队转战东南满,冬季零下三十多度,战士们裹棉袄踩雪,他总走在前面,指地图定路线。部队从六千人打到后来几百人,坚持十四年游击战,东北这块地儿没他们,抗日大局就难说了。 到1939年秋天,日本关东军发起大扫荡,飞机坦克齐上,封山堵路,许重金收买伪军。杨靖宇的南满独立师师长程斌扛不住威逼利诱,投了敌,把部队部署和行军路线全抖落出去。日伪军据此设埋伏,联军突围时伤亡惨重,枪林弹雨下,队伍被打散,杨靖宇殿后掩护,连续五天断粮断水,只吃雪解渴,嘴唇裂出血。部队从几百人减到孤身一人,敌人步步紧逼。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县三道崴子,杨靖宇藏身浅洞,附近村民孙其文被日伪骗了,领敌上山。日军几百人围洞,他抓两支枪顽强抵抗,开火打倒几个伪军,战斗两小时,身中数弹倒下,年仅35岁。日军拖出遗体,少将阿部规秀下令剖腹,军医刀一划,胃里全是嚼碎的草根树皮棉絮,没一粒粮食。通化讨伐队司令野负仓德赶来,围观士兵议论这个对手怎么在严寒中撑二十多天。他下令在当地立木碑,官兵鞠躬致意,承认杨靖宇是硬骨头。仪式刚完,野负仓德变脸,命令砍头。伪军张奚若、王佐华抬遗体上铡刀台,白万仁举斧砍下,头颅滚落,用福尔马林泡进玻璃瓶。2月25日,卡车拉着瓶子在通化示众三天,伪军高喊抗匪首领已死,拍照片印传单撒到处,宣扬杨靖宇部被灭。之后,瓶子运到长春伪满洲国医学院地下室,尘封架子上,标签蒙灰。 杨靖宇是东北抗日的旗帜,头颅下落不明,党一直惦记着。抗战胜利后,东北局1945年下指令,成立敌工小组,组长李野光带队潜长春。城市刚解放,国民党哨卡到处是,组员扮小贩挨家打听日伪档案。线索指向长春医学院,那儿成了国民党新七军师部,重兵把守,铁丝网围墙。国民党也想抢这英雄遗物,争夺激烈,搜寻难上加难。 1948年春,地下党员白殿生剃光头当厨子,混进医学院厨房。每天挑水切菜,顺便留意储藏室。一次深夜,他撬开一间屋,架子上三个玻璃瓶,擦标签认出杨靖宇的。他卷纸条通知联络人黄任中,藏鞋底传出。没几天,中统特务盯上,抓去审讯,鞭打烫烟头逼供,白殿生咬牙扛住,没吐半个字,几天后被枪杀城外。李野光得信,撤组前见黄任中,托付继续查。 线索断了几个月,1948年夏,刘亚光这高材生当国民党骑兵第二旅中尉军医,借巡诊进出医学院,翻抽屉查地下室。深夜,黄任中推门进来,念暗号“老舅”,他是李野光留的暗线。刘亚光警觉后放松,两人对坐,黄任中掏出白殿生纸条,写“药房三瓶速移”。白殿生转移瓶子前察觉尾巴,故意拖延护情报。原来瓶里不光杨靖宇头,还有陈汉章将军的,和常隆之烈士的心脏,全是抗联英烈遗物。 次日凌晨,两人进药房,点手电扫标签,确认无误,用布裹瓶塞药箱,趁换班溜出。瓶子藏地下室避搜查。9月16日,解放军攻克长春,组员护送瓶子上专列,到哈尔滨东北局。专人南下,与三道崴子挖出的遗体合葬。1948年12月,杨靖宇全尸入土靖宇县烈士陵园,碑前松柏环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