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双标”,是儿女不孝的根 老人有一个通病,哪个孩子好用,就照死里使,不听话的孩子就解脱了,老人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就是:“他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都别和他一个样”,于是乎,他的活儿就被大家捏着鼻子分担了。 懂事儿的孩子,总是被压的喘不过气来,不懂事的孩子,觉得就应该这样呀,不是大家默许的吗? 当老人老的时候,懂事的孩子,为了一个心安,不愿做不孝之子,便事无巨细的成了老人的佣人,当然还是出气筒,早看起,晚问安,中间管三餐。 越是不管老人的孩子,老人越是惧怕,有点好处不敢忘了,再三惦记着不能少了,怕他脾气不好,尥蹶子不能收场。 有坏事就更不敢明说了,在孩子面前唯唯诺诺的老人,多如牛毛,老人敢说、敢用、敢批评的孩子,都是仁义的好孩子。 双标久了,“冤的欺,硬的怕”,成了老人最大的无奈。 听过几个老人说过,“知道自己做的事儿,有些偏心,让懂事的孩子吃亏了,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天下的老人,谁不使唤听话的孩子呢?”,话里尽是无奈。 世事很可笑,懂事的孩子总是懂事,不懂事的孩子到死都不懂事,老人留下的伏笔,总会要体现的,很可怕,多数都体现在年老用人的时候,再无价值,只有拖累孩子,孩子的意见也适时的全部爆发了,弄不好就会上演一出《墙头记》,老人除了受罪还有别的选择么? 双标的情况也不一样,比如:儿女双标,孩子性格双标,孩子贫富双标,大小孩子双标等等。 例子就不举了,太多了,举例容易对号入座,伤人。
老人“双标”,是儿女不孝的根 老人有一个通病,哪个孩子好用,就照死里使,不听话
老闫拉家常
2025-11-01 11:34:51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