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美国突然翻脸,对中国发出前所未有威胁。 在中美双方同意在包括管制稀土出口及关税等休战1年之际,美国财长贝森特接受英媒访问时对中国亮出黑脸宣称,中方在稀土问题上“开火”是犯下真正错误,并扬言称强调称美国会在两年内获得替代供应。 贝森特的狠话透着华盛顿熟悉的傲慢。他对着英国《金融时报》的话筒断言中国“犯了严重错误”,仿佛全球供应链只是任美国摆弄的棋盘。可现实是,中国掌握着全球稀土加工近90% 的产能,这优势不是一夜之间能推翻的。 美国想在两年内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听起来像一场豪赌。贝森特信誓旦旦地说,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影响力最多持续12到24个月。但西方企业心里清楚,重建一条脱离中国的稀土供应链,需要跨越的不仅是时间,还有技术、成本与环保三重门槛。 七国集团悄悄举起了“去中国化”的旗帜。多伦多会议上,G7国家成立了“关键矿物生产联盟”,目标直指中国稀土主导地位。加拿大承诺推动46亿美元采矿计划,美国能源部长赖特更直言要用“非市场策略”对抗中国。 中国手中不只有稀土牌,更有战略定力。就在美方放出狠话的同时,中方宣布暂停稀土出口管制一年。这不是退缩,而是给全球产业链一个喘息的机会。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面对记者追问,从容将具体问题引向主管部门。 欧美企业的生产线离不开中国稀土。2025年上半年,超过六成欧盟企业通过中国设立的“绿色通道”获得出口许可。德国巴伐利亚州多家公司顺利拿到稀土进口批文,供应链仍在顺畅运转。 华盛顿的“稀土焦虑”暴露了其战略矛盾。一边要高调摆脱对华依赖,一边却难舍中国稳定供应的红利。美国学者警告,稀土已成为北京推行经济外交的地缘政治工具。这种零和思维,恰恰暴露了美国的软肋。 全球稀土战争早已超越贸易领域。从电动汽车到战斗机,从风力发电到导弹制导,这些“工业维生素”支撑着现代科技命脉。中国对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履行防扩散国际义务,更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正当之举。 两年之约更像政治口号而非务实路线。美国财长可以轻松说出“24个月”这个数字,但美国本土的稀土项目面临环境审批、成本压力和技术瓶颈。替代供应链不是靠演讲就能建立的。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是市场规律数十年的积累。从开采到分离,从加工到磁体制备,中国形成全球最完整的稀土产业链。这不是地缘政治武器,而是工业化成熟的自然结果。 西方“摆脱依赖”的呐喊背后,是深深的依赖焦虑。当中国宣布对含0.1%中国稀土的产品实施管制时,全球科技供应链都为之一震。这种规则制定权,才是美国真正忌惮的竞争力。 中美稀土博弈远未到终局。一年暂停期是缓冲,也是观察窗口。美国能否在两年内兑现承诺?全球产业链正在用订单和产线投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特朗普刚回国就翻脸!10国联手要断中国稀土后路?中美谈得挺好!100分钟会谈
【31评论】【4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