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5000元抚养费转错人,打几十个电话收钱人都不接,女子:给娃看病的钱。

津城有范儿 2025-10-31 15:08:44

单亲妈妈5000元抚养费转错人,打几十个电话收钱人都不接,女子:给娃看病的钱。 河南郑州,42岁单亲妈妈带给女儿看病,将女儿卡上的5000元抚养费转到自己卡上,不小心点多按了一个零。结果,把钱转到别人账户上了,女子赶紧联系对方,可打过去几十个电话,对方均未接听。 钱要不回来,孩子看不上病,女子无奈之下,联系媒体求助,希望对方看到报道把钱还回来,哪怕包个红包也可以。 熊女士是个单亲妈妈,她独自带着女儿生活,日子原本就过得不容易,然而最近发生的一桩意外,更是让她本就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 这一切,都源于一次看似普通的转账操作。 熊女士的女儿牙齿出了问题,医生建议尽快拔牙治疗。 作为母亲,她心里着急,一心想着赶紧去医院,可她的银行卡里已经没钱了。 女儿的卡里还有5000的抚养费,需要转到自己账户,用来支付医疗费方便。 可就在她用手机操作的时候,因为心里着急,手指一滑,竟多输了一个零,把这笔钱转入的是一位素不相识的张先生的账户。 等到熊女士察觉不对,整个人都懵了,心里又慌又悔,连连自责。 这5000元对她和女儿来说,绝不是小数目,不仅是她们母女一个月的生活费,更是孩子看病的急用钱。 她立刻尝试联系那位张先生,电话打了一遍又一遍,前后拨出了四五十通,可始终无人接听。 她又发短信,语气诚恳地说明情况,还把女儿的病历一并发了过去,希望对方能体谅她的难处,将误转的5000元退还。 然而,所有的联系都像石沉大海,对方没有任何回应。 无奈之下,熊女士只好报警求助。民警了解情况后,建议她通过法院起诉来维权。 可这对熊女士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家里正值农忙,女儿的治疗也拖不得,一旦走上诉讼,时间和精力都耗不起。 她只好再次发信息给张先生,几乎是用恳求的语气,说明自己眼下的处境,希望对方能理解她的难处,把钱退回来,并表明只要对方愿意还钱,自己也不会去法院追究。 可惜,这条信息依旧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因为这笔钱迟迟没有着落,熊女士只能暂时把女儿带回家,病也没看。 女儿虽然年纪小,却也懂得着急,时不时会问:“妈妈,那笔钱是不是要不回来了?” 听到这句话,熊女士心里像被针扎一样,又难过又自责,觉得是自己一时疏忽连累了孩子。那段时间,她吃不下、睡不着,整个人被焦虑和无力感包裹,身心俱疲。 几天过去,张先生那边依然毫无音信,女儿的治疗也一拖再拖。 走投无路之下,熊女士只好尝试联系媒体,希望通过报道让更多人知道这件事,也让张先生能够看到,主动联系她、归还这笔钱。 面对镜头时,熊女士情绪难以自控,没说几句就红了眼眶,声音哽咽。 她反复说,自己不图别的,只希望张先生如果看到报道,能明白那是给孩子的治病钱,能把这笔钱还给她。 她还郑重承诺,只要对方愿意退款,她一定包一个红包表示感谢,绝不让他白忙一场。 目前,熊女士仍在焦急等待中。她盼望张先生能主动现身,退还这笔钱,让女儿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对她这样的单亲家庭来说,这笔钱是孩子看病急需,是母女二人能够继续向前走的一份支撑。 有人认为,单亲母女太难了,无论张先生出于何种原因,未能回应,从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角度,返还这笔钱都是他的义务。 大家都希望,这位张先生他能尽快与熊女士联系,妥善处理此事。 那么从法律的角度,如何来看待熊女士的遭遇,如果张先生拒不退还这笔钱,会受到处罚吗? 熊女士转错抚养费属于无意过失,并非故意为之,但因自身疏忽导致了这一情况的发生,需要承担一定责任,不过这种责任,主要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积极采取措施等方面。 若受款人不知道是误转,在法律上无明显过错,但知晓是误转后,就有义务返还款项。 若明知是误转却拒不返还,则可能构成不当得利甚至侵占行为。 根据《民法典》第985条规定: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 本案中,受款人收到的5000抚养费,并非其合法应得款项,属于不当得利,熊女士有权要求其返还。 熊女士第一时间与受款人联系,说明情况,请求对方返还。 若受款人配合,将款项退回,那么问题可以得到快速解决。 除此之外,熊女士可以联系银行,或相关支付平台,提供转账凭证等相关证据,说明误转情况,请求平台协助联系受款人或暂时冻结资金,以防止受款人转移资金等。 熊女士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若受款人拒绝返还,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返还钱款。 在诉讼过程中,转账记录、与受款人的沟通记录,等都可以作为关键证据。 若最终胜诉,对方仍不还钱,可申请强制执行。 目前,熊女士仍在警方的协助下联系收款人,希望能顺利追回钱款。 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47

猜你喜欢

津城有范儿

津城有范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