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高调宣布击毙委内瑞拉“毒贩”,孙玉良:美相中的恐是石油】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9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宣称美军对委内瑞拉所谓贩毒快艇进行了第二次空袭,并炸死3人。视频的真实性和打击目标身份无任何证据支撑,之前美国曾向南加勒比海派遣军舰执行打击毒品行动,造成11人死亡。
美国对打击“毒贩”为何这么热心?依我看,美国相中的恐怕是委内瑞拉的石油。杀良冒功一直是美军的“传统手艺”,一袋“洗衣粉”都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是有许多历史案例的。而如今,美国目标又转向了南美的石油大国——委内瑞拉。要知道,委内瑞拉探明石油储量达3030亿桶,全球第一,重质油尤其符合美国炼油厂的需求。控制委内瑞拉意味着掌控全球油价,操控能源市场,而这一切特朗普看在眼里,盘算在心。
为了达到既定目标,美国可谓不遗余力。美国在加勒比海的兵力部署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场小型入侵预演。两栖攻击舰硫磺岛号、圣安东尼奥号、劳德代尔堡号相继集结,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伊利湖号、三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还有洛杉矶级核潜艇纽波特纽斯号,F-35B战机十架、数百枚“战斧”巡航导弹、V-22“鱼鹰”、AV-8B垂直起降战机,以及约4500名海军陆战队员。如此阵容,即便不全面开战,也足以对一个中等规模的沿海国家施加全方位威慑。
与此同时,美国还在拉丁美洲召集所谓“盟友”,秘鲁、厄瓜多尔、危地马拉的海军舰艇陆续抵达佛罗里达州梅波特港,与美军联合演习。美军用这种方式,试图组建四国联军,仿佛在告诉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你的海上空间不再安全,你的每一艘公务船都可能被视作目标。古巴安全部队的“参与”消息更添了紧张气氛,仿佛战争随时可能升级。
美军的两栖舰不仅仅是船,它们是投射力量的象征,是对国家主权的无声威胁,是对国际秩序的肆意挑战。美国的行动逻辑表面上是“缉毒”,实质上是战略掌控。F-35B在两栖攻击舰上起降自如,巡航导弹可随时打击远海目标,核潜艇潜伏于深海,如同握着隐形利剑。即便美军不打算全面入侵,仅凭部署的兵力和技术手段,就足以封锁海上交通、监控沿海防线、威慑委内瑞拉军民。
在这种情况下,马杜罗宣布将在全国284个前线地点部署防御力量,无疑是对美国行动的正当回应。他不仅要保卫国家主权,也要守护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不仅关乎委内瑞拉自身,更涉及全球能源市场稳定。特朗普眼中的“毒贩船只”,背后是一个国家的海上经济命脉和国际战略资源。
美军出动巡洋舰、驱逐舰和核潜艇的举动,让加勒比海局势骤然紧张。每一枚战斧、每一次起飞、每一次巡航,都像是在宣告:美国可以随时将“局部行动”升级为全面威慑。对于委内瑞拉来说,面对强大邻国的威胁,必须保持警戒,同时也必须向世界说明:任何侵略都是对国家主权的严重挑战。
特朗普的言行逻辑与以色列事件如出一辙:不问背景,只看目标是否符合自己的战略利益。委内瑞拉在他的计算中,是石油、地缘与威慑的综合体。对美国而言,不需全面战争,也能通过局部行动和威慑手段,获取战略利益最大化。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的高调表态,既是国内政治表演,也是对国际舆论的施压。
当美军在加勒比海完成兵力集结,演练联合行动的同时,全球都在关注:美国是否会复制历史上干预小国的模式,委内瑞拉会否抵抗,局势将如何发展。这不仅是南美一国的主权问题,更是国际秩序和地缘政治的试金石。
这场在加勒比上演的军事博弈,威慑与挑衅交织,信息与武力同在,力量与舆论并行。特朗普眼中的快艇、巡洋舰、战斧和F-35,不仅是武器,也是战略语言,用来讲述美国在南美的意图,用来提醒世界:在全球战略棋盘上,美国始终握有一手绝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