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塔塔集团,跑到上海来找我国的空调压缩机企业了,要求提供技术和设备,帮助印度提高空调压缩机水平。这家企业就是位于上海的海立集团! 印度空调产业面临严峻挑战。高温导致需求激增,市场缺口达数百万台,但本土压缩机产量仅五六百万台。政府推动本土制造,2020年禁令限制从中国进口制冷设备,却因产能不足而部分豁免。2025年4月,再次放宽政策,对特定压缩机进口给予一年认证豁免。 即使本土钢铁企业,也因进口设备和签证延误影响项目。塔塔集团作为工业巨头,旗下Voltas是空调市场领军者,早年尝试与海立合作建厂,但未涉及核心技术转让。 海立集团自2013年在印度投资,累计生产1500万台压缩机,占据领先地位,却始终保留技术控制。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手机等领域,屡遭税务调查、罚款和资产冻结,vivo等公司面临股份出售压力。这种模式让海立警觉,避免技术外流风险。 印度补贴2300亿卢比鼓励投资,但政策多变,法律环境复杂。中国制造业已从低端转向高端,掌握变频技术,拥有完整产业链。海立作为国企,决策注重长远,避免培养竞争对手。 2025年6月,印度媒体报道海立同意向Voltas转让技术,并在合资中持少数股权,引发关注。但海立迅速辟谣,否认成立合资公司或转让技术的不实传言。这显示中国企业底气十足,不再轻易妥协。 印度空调压缩机依赖进口,中国供应商主导市场。塔塔寻求合作,旨在本土化核心部件,但海立坚持产品销售而非技术分享。过去教训包括变压器厂等企业遭受损失,先吸引投资后施压。印度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但制造业发展需基础支撑,而非仅靠禁令或补贴。 中国以海立为代表的企业,完成从汗水到智慧转型,全球产能最大。合作需相互尊重、公平互利,否则难以为继。印度政府豁免措施虽缓解短期缺口,但长期需解决基础设施瓶颈。中国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时,优先稳定环境,避免不确定性。塔塔此行虽未成功,却凸显中印经济互动的现实。 海立维持印度工厂运营,专注产能扩张。印度空调产业仍需进口补充,本土提升缓慢。海立拒绝技术转让,保护产业链优势。印度媒体报道虽被辟谣,但反映出需求紧迫。海立集团隶属上海电气,生产空调压缩机全球领先。 印度高温事件频发,法院暂停开庭,凸显空调重要性。本土工厂产量不足,补贴虽多但效果有限。中国手机企业遭遇税务压力,警示技术合作风险。海立早在2022年与Voltas签约建厂,但仅限压缩机生产,不涉技术。 2025年谈判传闻虽假,却源于真实需求。印度放宽进口规则,允许中国压缩机进入市场。海立股份公告澄清,维护企业声誉。塔塔集团探索其他路径,继续依赖外部供应。 印度制造业需克服劳工和电力问题。中国企业注重理性决策,避免情绪化。合作基础在于互利,而非单方获益。印度钢铁项目延误,影响整体产业。 海立累计投资印度多年,经验丰富。政策朝令夕改,让企业谨慎。空调压缩机是产业链核心,中国掌握关键技术。印度市场潜力大,但风险并存。海立选择专注产品出口,稳固地位。塔塔未能获得技术,支持本土制造计划受阻。印度政府需反思政策稳定性。 中国制造业自信源于技术积累。海立辟谣后,市场关注转向实际合作模式。印度空调销量爆炸增长,压缩机短缺突出。豁免期内,中国出口增加。海立坚持底线,体现成熟商业逻辑。印度本土企业如Voltas需加强研发。 塔塔集团作为多元化巨头,涉足电子等领域,但空调部件依赖外方。中国企业警惕“偷师”行为。海立印度工厂下线产品,满足部分需求。传闻虽不实,却暴露产业差距。中印制造业对比,此消彼长。中国产能全球第一,印度需赶超。 海立专注创新,推出新产品如800V电动压缩机。印度高温持续,需求不减。政策豁免缓解危机,但非长久之计。中国供应链完整,支持出口。塔塔与台湾公司洽谈芯片,扩展合作。 海立辟谣公告,稳定投资者信心。印度电子方案吸引中国技术,但需谨慎。空调公司供应链困扰,压缩机供应关键。中国制造商在印度设厂,但控制核心。塔塔数字和电子业务增长,但空调需加强。印度允许进口压缩机,缓和短缺。海立扩大海外投资,深化布局。 这一事件引发思考,你对中印制造业合作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观点,一起讨论未来趋势。
印度塔塔集团,跑到上海来找我国的空调压缩机企业了,要求提供技术和设备,帮助印度提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08-07 14:19: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