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俄罗斯专家说中关键:“不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都存在一个错觉,那就是只要他们躺下,欧美就会去打中国,所以中国需要他们。无论他们做什么,中国都应该出钱,出力,然而事实证明他们都想错了! 2025年6月,中东战云密布,以色列突袭伊朗核设施,战火迅速蔓延,全球目光聚焦这场地缘博弈。伊朗与俄罗斯深信,只要自己按兵不动,欧美便会转而遏制中国,中国必须为他们的战略利益买单。 然而,一位俄罗斯专家一针见血指出,这种“躺平”策略不过是一场误判。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伊朗与俄罗斯的算盘能否如愿?中国的冷静应对又隐藏着怎样的智慧? 2025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发动代号“狮子力量”的空袭,目标直指伊朗的纳坦兹和福尔多核设施及军事目标,造成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和空军司令卡吉扎德丧生。 伊朗迅速反击,启动“真实承诺-3”行动,向以色列发射弹道导弹。冲突持续12天,双方互有攻守,直至6月24日停火。伊朗核计划的推进是以色列行动的直接导火索,多年来的敌对关系为冲突埋下伏笔。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和以色列的强硬态度进一步加剧紧张局势。 俄罗斯因乌克兰战争资源受限,中东影响力下降,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倒台后,其区域支点进一步瓦解。伊朗通过向俄罗斯供应无人机和导弹维持合作,但俄罗斯面对以色列的攻势反应谨慎,仅发表谴责声明,未提供实质性支持。这种复杂背景为伊朗与俄罗斯的战略误判提供了舞台。 一位俄罗斯专家曾指出,伊朗与俄罗斯均陷入一种战略错觉,认为只要自己保持低调或制造混乱,欧美会将战略重心转向中国,迫使中国为他们的地缘利益提供资源支持。这种误判在2025年中东冲突中暴露无遗,伊朗与俄罗斯高估自身在地缘棋盘上的分量,低估了中国的战略独立性。 伊朗在冲突初期通过议会决议,计划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意图以此威胁全球能源市场。该海峡每日输送2000万桶原油,占全球石油贸易的五分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沙特等中东产油国迅速施压,警告封锁将导致区域经济崩溃,伊朗最终放弃这一计划。 伊朗的导弹工厂加紧生产,供应俄罗斯用于乌克兰战场的弹头,但一度暂停无人机零件出口,引发俄罗斯不满。这种不一致的举动反映了伊朗在战略上的摇摆,试图通过武器交易绑定中国,却未能如愿。 俄罗斯的反应同样耐人寻味。克里姆林宫谴责以色列行动违反国际法,但未提供军事支持。俄罗斯与伊朗的战略伙伴协议缺乏国防条款,乌克兰战争的消耗使其无力在中东冒险。 冲突导致布伦特原油价格上涨13%,乌拉尔原油价格从402元升至457元,为俄罗斯财政提供喘息机会。能源出口的暴利支撑了俄罗斯350万人的军工产业,卢布升值使其进口中国商品更便宜,但中国因高价减少采购。俄罗斯期待伊朗进一步扰乱中东局势以推高油价,缓解西方制裁压力,却不愿直接介入。 伊朗与俄罗斯均认为,只要自己在地缘博弈中制造足够压力,欧美会将矛头转向中国,中国将不得不为他们的利益买单。然而,中国外交部仅发表声明,呼吁对话解决问题,未提供实质性援助。伊朗的导弹供应和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未能换来中国的全力支持,凸显了他们的战略误判。 俄罗斯前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暗示某些国家可能向伊朗提供核弹头,但这更像是外交试探,而非实际行动。伊朗核能力在冲突中受重创,纳坦兹和福尔多设施损毁严重,短期内难以恢复。俄罗斯则通过高油价获益,但其在中东的影响力进一步萎缩。 这种误判的根源在于伊朗与俄罗斯对自身地缘价值的过高估计。伊朗长期依赖核计划和导弹出口维持区域影响力,但美国与以色列的精准打击削弱了其底气。俄罗斯在中东的战略支点因叙利亚局势恶化而丧失,乌克兰战争的持续消耗使其难以分身。 双方均希望通过能源和武器交易拉拢中国,却忽略了中国在国际局势中的中立立场。中国的克制态度不仅避免了卷入冲突,也让伊朗与俄罗斯的“躺平”策略失去效力。全球市场因冲突波动,油价上涨推高了通货膨胀压力,但中国通过多元化能源进口保持稳定,凸显了其战略定力。 停火协议于6月24日达成,伊朗核设施损毁严重,导弹库存大幅减少。美国在冲突后期使用钻地弹摧毁伊朗三处核设施,进一步削弱其核能力。俄罗斯保持观望,依靠高油价缓解财政压力,但未采取实质行动支持伊朗。梅德韦杰夫的核弹头言论引发国际关注,却未转化为具体行动。 伊朗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计划因盟友压力未实施,凸显其战略孤立。中国的中立立场贯穿始终,仅发表和平声明,未卷入冲突。伊朗与俄罗斯的战略错觉破灭,他们的“躺平”策略未能换来中国支持,地缘博弈中,中国以冷静姿态占据主动。 伊朗与俄罗斯的战略误判揭示了地缘博弈的复杂性,他们的“躺平”策略未能如愿牵动中国,暴露了国际关系中的现实逻辑。中国的中立立场如何影响未来局势?伊朗与俄罗斯又将如何调整战略?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共同探讨这场棋局的深远意义。
一位俄罗斯专家说中关键:“不论是伊朗还是俄罗斯,都存在一个错觉,那就是只要他们躺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08-07 14:19: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