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从东北一路打到海南岛,可以说是摧枯拉朽,大半个中国都是四野打下来的,这样说也是毫不夸张了。那么,四野的战斗力为什么就这么厉害呢? 四野的强大,跟它的带头人林总脱不开关系。1907年生在湖北黄冈,早年就卷入革命浪潮。1923年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上黄埔军校第四期,在校期间转为共产党员。北伐战争打响后,101分到叶挺独立团当见习排长,1926年10月参加攻打武昌城的行动。1927年8月,他跟着队伍参加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当上连长,在潮汕地区阻击敌人。起义失败后,他随朱德、陈毅转战井冈山,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当营长。在湘赣边区搞游击战,逐步积累经验。 1930年,101升任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在江西中央苏区指挥反“围剿”作战。长征启动时,他担任红一军团军团长,负责掩护中央纵队,四渡赤水和强渡大渡河这些环节,他都参与指挥。抗日战争时期,林总率八路军一一五师,在1937年9月25日打平型关伏击战,这是抗日战场上的一次大捷。之后,他转战东北,指挥部队扩大根据地,组建东北民主联军。这段经历让他从基层干起,一步步练就了带兵的本事,到解放战争时,已经是能统帅大部队的将领。 101去东北后,部队从几万人迅速膨胀到百万大军,这离不开东北的特殊环境。1945年苏联红军击败日本关东军,转交部分缴获武器给中共部队,包括步枪、机枪和火炮。同时,东北野战军积极搜集日军遗留装备,从战场上捡拾散落的枪支弹药。沈阳兵工厂被接管后,成为重要生产基地,那里工人超过三万,能制造步枪、机枪甚至重炮。珲春的子弹厂等设施,也用日本遗留机器和技术起步。这些来源让四野摆脱了小米加步枪的窘境,火力逐步升级,到辽沈战役时,已经能大规模使用坦克和炮兵。 四野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1949年1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主要由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以及东北抗日联军组成。这些部队经受过抗日战场的考验,在严寒环境中学会了机动作战。战斗力强,还因为将领层人才多,101当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黄克诚是副司令员,刘亚楼参谋长,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等也各有分工。他们大多身经百战,能协调大兵团行动。 实战中,四野的厉害显露无遗。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打到11月,先围攻锦州,切断国民党军退路,然后歼灭廖耀湘兵团,解放沈阳,全歼卫立煌集团。平津战役接着上演,四野入关后围困北平,攻克天津,迫使傅作义集团投诚。渡江战役在1949年4月,四野部分部队南下,突破长江防线,解放武汉。衡宝战役10月在湖南展开,四野主力设伏包抄白崇禧集团,瓦解其阵线。海南岛战役是1950年4月到5月,四野用木船渡海,登陆后清除敌据点,彻底解放岛屿。这些战役连环推进,四野歼敌数量最多,控制了从东北到华南的大片土地。 四野不光打仗猛,组织纪律也严。部队在东北发展时,就注重练兵,强调战术水平。美军在朝鲜战场上交手后,还评价四野第十三兵团是铁军,战斗力最强。这支部队从弱到强,靠的就是积累经验和资源整合。国民党精锐如新一军、新六军,在辽沈战役中被全歼,证明四野的综合实力。 解放战争结束后,四野整编为中南军区,部分力量投入抗美援朝。志愿军入朝作战,四野出身的部队在寒冬中阻击敌进攻,发挥了关键作用。将领们继续贡献。罗荣桓也授元帅,主持军委工作。黄克诚授大将,当总参谋长。刘亚楼授上将,指挥空军建设。邓华授上将,领导志愿军行动。洪学智授上将,两度获衔,负责后勤。韩先楚授上将,任军区司令员。这些人投身国防建设,直至晚年。
此人军衔不好评,元帅、大将都可能,他说:苏联同职务是元帅“1955年3月15日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