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屏边:山海共绘同心圆

夏日清晨,薄雾笼罩着山峦与村庄。走进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玉屏镇补嘎村委会三丘田新村,整齐划一的苗式建筑、洁净平整的村内道路与村口嬉戏打闹的孩童相映成趣,一幅温馨惬意的世外桃源画卷徐徐展开。

曾经的三丘田村处于地质灾害点,有山体滑坡等隐患,威胁着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去年,在沪滇协作等政策支持下,屏边县启动“屏边县玉屏镇补嘎鲍家田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并于当年9月全面竣工。在漂亮的新屋落成的同时,上海方面投入的300万元援滇专项资金又解决了村内道路硬化、饮水管网、卫生公厕、农特产品集贸中心、集中养殖区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助力23户83名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多亏了上海的帮扶,我们能搬到像公园一样漂亮的地方居住。村里还建了集中养殖区,解决了养殖场地的问题。”村民黄海燕开心地说。

住有所居,业有所兴。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沪滇协作聚焦屏边县中药材资源,在屏边产业园区投入3100万元用于县民族医药科技园晾晒场、中药饮片车间、收储仓库、冷库等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该项目以绿色中药材鲜加工、饮片加工、药食同源食品开发及加工为基础,将补齐屏边县中草药产业链研发加工、仓储物流等短板,赋能中草药产业升级。

“园区自去年正式投产至今,已生产加工砂仁、鲜姜、三七等中药材10290吨,主营业务收入约2900万元。每年吸纳务工100余人,产品主要销往山东、广西、福建、广东等地。”红河九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兼行政总监刘贵仁说。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项目将有效带动群众参与中草药种植,拓宽增收渠道,切实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山海共绘同心圆,沪滇协作促振兴。在新现镇洗马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幅以沪滇协作为主题的墙体画与村内景色交相呼应,成为两地深厚情谊的见证。约250平方米的实践站坐落于桥头寨村广场旁,设有农家书屋、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会议室等功能室,自投入使用以来就成为全村开展全民阅读、移风易俗、关爱“一老一小”等活动的主阵地。“得益于上海市徐汇区的帮扶,大家‘钱袋子’越来越鼓,村庄建美了,精神文化也丰富了,大家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信心更足了。”桥头寨村村小组长何美琼感叹道。

“山海相连,心手相牵。我们将传好援滇‘接力棒’,围绕屏边县‘药、果、林、水、石、旅’六大资源,在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振兴、人才交流等领域深化协作,让这份跨越千里的帮扶情谊继续书写下去。”上海市徐汇区派驻屏边县援滇干部蔡吉说。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饶勇通讯员:万值宇王钰彭钱国红吕会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