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原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孙毅中将外出理发,理完发后感觉还太长,让理发师再给修一修。没想到理发师怒呛道:“你个老同志,别没事找事,赶快走吧。”孙副参谋长却笑言:“娃娃,你这个工作态度可不成。” 孙毅,1911年出生在河北阜平,家境贫寒,少年时就见惯了乡亲们的苦日子。他没读过多少书,但心怀报国志向,1937年投身八路军,参加平型关战役,带着部队夜袭日军据点,炸毁弹药库,立下战功。 解放战争中,他在华北军区负责后勤,保障部队粮草,忙得脚不沾地。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担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专门抓军事训练,练兵练得一丝不苟。退下来后,他没闲着,穿着旧军装走街串巷,帮贫困学生,关心普通人,日子过得简单却充实。 1965年,孙毅响应号召,去陕西西安代王镇参加社教工作。他跟农民一起挑粪、锄地,住土坯房,睡硬板床,从不喊苦。 一次干活,他碰到个衣衫单薄的孩子,名叫黄保民,13岁,父母双亡,跟哥哥相依为命。孙毅送他棉衣、书本,叮嘱他好好读书,还常在路上“偶遇”他,送些连环画,聊几句家常。 后来调走时,他留下不少书,鼓励黄保民学有所成。黄保民没辜负期望,成了医生,专门为群众看病,还收养了个孤儿,学着孙毅的样子回报社会。 1978年,孙毅已经70多岁,头发花白,军装虽旧但熨得平整。他去北京一家小理发店剪头发,理发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手脚麻利但态度敷衍。 剪完后,孙毅觉得头发还长,提出再修短些。理发师不耐烦,甩出一句“别没事找事,赶紧走”。孙毅没生气,笑着说了句“工作态度可不成”,拍拍对方肩膀就走了。 店长认出他是孙毅,赶紧出来解释,说理发师母亲住院,心情不好。孙毅问清情况,第二天送去一沓钱和一张纸条,祝对方母亲早日康复。年轻人接过钱,感动得说不出话,从此改了急躁的脾气,干活认真多了。 这事不是孙毅第一次帮人。1974年,他在西单一家理发店碰到个年轻女理发师,干活敷衍,态度冷淡。他问了问,得知她对工作没兴趣,觉得没前途。 他第二次去时,带了两本书,一本文学名著,一本励志读物,鼓励她多读书,找回生活的劲头。后来,他常写信鼓励她,逢年过节还送点糖果、巧克力。女理发师渐渐有了笑容,工作也上心了,顾客都说她变了个人。 孙毅对孩子的关心更是没得说。1965年在代王镇,他资助黄保民读书,送棉鞋,带他去澡堂洗澡。黄保民当了医生后,爱人得了病,缺一种药,西安买不到。 他写信求助孙毅,孙毅二话不说,发动身边人联系制药厂,买好药寄过去。黄保民感动得直说,认识孙毅是他一辈子最大的福气。他后来也学孙毅,收养了个孤儿,供他吃喝上学,还报了培训班。 晚年的孙毅有个习惯,每天早上散步,不管刮风下雨,雷打不动。他走在北京的胡同里,瞧见路上有孩子扔的石块、砖头,就弯腰捡起来,扔到墙根,免得绊倒行人。 街坊们见了他,都觉得亲切,夸他是个“爱管闲事”的老将军。1995年,他拿出工资,先后三次捐了2500块给希望工程,专门帮贫困孩子读书。他说,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得让他们有书读,有出息。 孙毅的善举不显山不露水,却像春风一样,吹暖了无数人的心。他帮过的黄保民,成了医生,延续了他的精神,收养孤儿,服务群众。 那位西单的女理发师,也在孙毅的鼓励下,找回了生活的信心,干活越来越有劲。理发店的年轻人,因为孙毅的帮助,母亲的病有了起色,他自己也改掉了急躁的毛病,服务态度好了不少。孙毅的点滴善行,影响了一个又一个人。 2003年,孙毅去世,享年92岁。黄保民得到消息,专程赶来悼念,手里捧着孙毅当年送的旧书,泪流满面,说孙毅的恩情他一辈子都还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