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851年,一名旅居奥地利的瑞士医生在施蒂利亚地区,发现一个古怪的习俗:当地人居

1851年,一名旅居奥地利的瑞士医生在施蒂利亚地区,发现一个古怪的习俗:当地人居然长期以砷为食!要知道,砷及其化合物都有毒性,有的非常致命,比如砒霜,但这里的男女老少却一点事都没有,其中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已食砷达数十年,却无任何不良反应,身体依然健壮,反而,一旦他们少吃一餐或减少服用剂量,身体还会出现失眠、呕吐、痉挛等症状。 据估计,这个习俗从17世纪就开始出现了,与施蒂利亚的采矿业有关。当地的矿藏里,有不少都含有砷,在矿石提炼时,里面所含的砷会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三氧化二砷的白色物质,附着在烟囱的内壁上,而这个三氧化二砷,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砒霜。 为了防止烟囱被堵,当地人会定期清理这些白色物质,把它们处理掉。然而,他们的处理方式不是丢弃掩埋,而是吃进肚子里。谁是第一个食砷者已经不可考了,现代研究表明,小剂量的砷的确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我国古人曾把它运用到医药和农药领域,《齐民要术》、《开宝本草》等古书中均有记载。或许正因为如此,施蒂利亚人在某次偶然的尝试中,发现这些白色物质能带来好处,于是就把它们视为了不可多得的补品,经常服用。 受这股风潮的影响,当地还形成了一个奇观:因为砒霜具有一定的防腐性——光绪的体内曾发现该物质,有人说这就是慈禧下的毒,但也不能排除是用来防腐。那时施蒂利亚的墓园用地又十分紧张,往往入土12年后,就需要迁出来给别人腾位置,一些长期食砷的人在死后多年,尸骨都保存得较为完好,使得亲友们能轻松地辨认出他们的模样,这就让腾墓地的工作效率高了不少。 据冯·舒迪医生的记述,当地人最初食用砷块时,剂量还很小,一次不到半粒米大。可过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却愈发地沉迷,会凭着感觉不断加大剂量,一些长期食用者甚至还会一次性吃下超过致死标准的量,却依然活得好好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要知道,对于一个体重50公斤的成年人来说,只需0.1克的三氧化二砷就足以丧命,施蒂利亚人为何毫发无损?当舒迪医生把此事发表在医学杂志上后,外界很快就引发了一轮热议。对此,有人质疑说,舒迪的调查不够严谨,他只注意到了施蒂利亚人食用砷的情况,却忘了对他们的排泄物进行检测,很可能砷块中的有效成分,只有少部分被吸收,大多被排出了体外。 也有人认为,施蒂利亚人所服用的砷块纯度太低,因此才逃过一劫。至于他们为何会如此沉迷,可能是心理因素,长期养成习惯后,改了就难受。一些学者在听闻此事后,也纷纷跑到施蒂利亚走访调查,但受限于那个时代的技术水平,围绕在这些食神者身上的谜团始终没有被彻底解开。 不管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此事却实打实地在欧洲引起了一股模仿潮,一些商家以此为噱头,开发出各种各样的“砷”产品,在年轻男女中尤其受欢迎,因为他们发现,女的食用砷会让肤色变得更加红润,男的则会变得更加健壮。而事实上,这很可能是砷在肌肉组织中滞留后引起水肿,以及毛细血管舒张后皮肤泛红所造成的,跟健康没有丝毫联系。而且,一旦长期服用,就算每次的剂量都很小,也会引发各种慢性中毒的病症,比如头发大面积脱落、砷角化病等等。 更讽刺的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三氧化二砷的产量提高了不少,价格日益低廉,人们轻易能买得到,进而成为那个年代最为常见的谋杀利器,然而,由于许多人都把砷化物用于食用和美容上,一旦死亡,侦查人员很难确认到底是自己作死的,还是被别人害的,辩方在法庭上也常常以此为开脱罪责的理由,为此还诞生了一个专有名词:“施蒂利亚的辩护”,可见其盛行程度,施蒂利亚人如果知道自己的一个癖好能引发出这么些后果,也不知会作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