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996年,我国试飞员邹延龄出国试飞飞机,酒会上,一位外籍美女在他耳边轻声说了一

1996年,我国试飞员邹延龄出国试飞飞机,酒会上,一位外籍美女在他耳边轻声说了一句话,让他猛然警觉!匆匆离场回到酒店查看护照,眼前的一幕让他大吃一惊,第二天立刻返回中国! 1996 年深秋的一个夜晚,某国首都的豪华酒店宴会厅里,一场精心安排的欢迎宴正在进行,中国试飞员邹延龄身着正装,端着酒杯与宾客寒暄,他不知道的是,一场精心策划的 “软围困” 正在悄然展开。 邹延龄的试飞生涯,从一开始就与国家航空事业紧密相连,1947 年出生于湖南祁东的他,1966 年入伍成为空军飞行员,凭借着对飞行的热爱和不懈的努力,他一步步成长为运 - 8 系列飞机的首席试飞员。 那些年,他参与了运 - 8 多种机型的试飞任务,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考验,比如在试飞运 - 8 气象机时,发动机突然在空中停车,仪表盘警报声此起彼伏。 地面塔台已经做好了事故准备,邹延龄却凭借着对秦岭山脉地形的熟悉,摸黑将飞机滑翔回了跑道,这次经历后来被写进飞行教材,成为应急处置的经典案例。 上世纪 90 年代,随着我国运 - 8 飞机技术的不断改进,其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某国经过多次考察后,决定购买两架运 - 8,邹延龄作为首席试飞员,带队前往该国交付飞机。 飞机交付过程非常顺利,对方对运 - 8 的性能表现高度认可,然而,在交付后的欢迎宴会上,邹延龄却察觉到了异常。 宴会现场,邹延龄被昔日的学员们热情簇拥,其中不乏开着豪华轿车的高级军官,他们频频敬酒,言语中透露出希望邹延龄留下来任教的意图。 更让他警觉的是,几位相貌出众的妙龄女子不时在他身边晃荡,其中一位甚至贴着他的耳边轻声说:“邹先生,你看我长得漂亮吗?” 邹延龄礼貌地回应后,心中却泛起了嘀咕。 回到酒店,邹延龄下意识地拿出护照检查,这一查,让他大吃一惊 —— 同行人员的护照有效期都是三个月,而他的护照有效期竟然长达三年。 联想到宴会上的种种异常,他立刻意识到这是对方精心设计的陷阱,目的是将他长期留在该国。 邹延龄不敢耽搁,连夜向国内相关部门汇报了情况,第二天一早,他便带着团队登上了回国的班机。 其实,这并不是邹延龄第一次面对诱惑,在国内,多家航空公司曾许以高薪和高职,希望他转投民航系统。 有的公司甚至提出愿意先出资送他进修,毕业后可自主选择去留,但邹延龄总是笑着拒绝:“部队培养一个试飞员不容易,运 - 8 需要我,我不能走。” 在国际舞台上,邹延龄也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有一次在巴黎航展上,几位法国工程师对中国飞机的铆接工艺提出质疑。 邹延龄二话不说,掏出随身携带的游标卡尺当场测量,结果显示公差控制在 0.02 毫米以内,比空客的标准还要严格,这一举动让法国工程师哑口无言,也为中国航空工业赢得了尊重。 邹延龄的坚守并非个例,我国第一代试飞员王昂,在试飞歼 - 8 时也曾面临生死考验,1977 年,他驾驶歼 - 8 进行高空加力测试时,发动机突然失去动力,飞机从 1.2 万米高空急速下坠。 在 3000 米的生死边缘,王昂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精湛的技术,最终将飞机安全降落,他用行动诠释了试飞员的使命与担当。 反观朝鲜飞行员卢今锡,却在金钱的诱惑下迷失了自我,1953 年,他为了 10 万美金的悬赏,驾驶米格 - 15 战斗机叛逃韩国。 他的行为不仅让朝鲜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也让自己的家人和亲友遭受了严厉的惩罚,卢今锡的下场,与邹延龄的坚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邹延龄的故事,是一代中国试飞员的缩影,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为国家的航空事业筑起了坚实的壁垒。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精湛的技术,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这种忠诚,是一种信念,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永不褪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