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卢比奥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态:"美国不能接受中国在稀土等关键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美国必须采取行动。"这番言论立即在美国政界引发热议。 卢比奥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全球超过86%的稀土冶炼能力集中在中国,美国引以为傲的F-35战机有近90%的稀土供应依赖中国厂商。从特斯拉电池到苹果手机,再到美国军方的导弹制导系统,几乎都离不开中国提供的稀土元素。 这种"工业维生素"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但美国现在才慌张应对,是不是太迟了?中国的稀土优势地位是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耕耘形成的,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撼动。 面对这一困境,华盛顿急忙拉拢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组建了所谓的"四方关键矿产倡议"。然而现实很残酷:日本的海底稀土开采成本高得惊人,澳大利亚的产能有限连自给都困难,印度连一座像样的现代化稀土冶炼厂都难以找到。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国内唯一正常运营的芒廷山口稀土矿开采出的矿石,最终还是要运到中国进行精炼和加工。这个所谓的"去中国化"联盟,实际上更像是一个"离不开中国"的尴尬现实写照。 中国对美国的小动作早有预判。今年六月达成的"稀土换关税"协议中,中方划定了明确红线,民用稀土可以商谈,但军用稀土一粒不放。 为确保这一底线不被突破,中国企业要求美国买家必须提供详尽的生产数据、客户名单甚至厂房照片,否则出口许可证将无法获批。这种"以规则反制规则"的做法,让严重依赖中国稀土的美国军工企业倍感压力。 在战略布局上,中国也做了系统性安排。今年七月一日,经过29年首次重大修订的《矿产资源法》正式生效,将"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明确写入立法宗旨。 同时,中国稀土集团进行了管理层调整,将军用与民用稀土供应链彻底分离,确保军用稀土不受商业利益干扰,使美国的任何施压手段都难以奏效。 整个局面中最具戏剧性的人物莫过于卢比奥本人。这位大喊"美国必须摆脱对中国稀土依赖"的国务卿,因早年不当言行已被中国列入制裁黑名单,资产冻结、商业往来受限、禁止入境。一个连中国国门都进不来的人,正在指挥美国如何与中国"脱钩",这画面本身就充满了强烈的讽刺色彩。 这场稀土博弈实际上是全球产业链深度分工和国家战略竞争的缩影。中国通过数十年的努力在这一领域建立的优势,并不会因为美国的一纸声明或组建一个松散联盟就轻易动摇。国际政治从来不是讲求"公平"的幼儿园游戏,而是基于实力和战略智慧的博弈。 美国想在稀土领域与中国"脱钩",这条路注定充满荆棘。未来随着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这场博弈还将继续演进。你认为美国能否成功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