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1650年7月,多尔衮刚洞完房,就一把拉过旁边的侍女。可当他看清侍女的容貌时,立

1650年7月,多尔衮刚洞完房,就一把拉过旁边的侍女。可当他看清侍女的容貌时,立刻吓得摔倒在地。随后,他气冲冲地走了出去,揪着朝鲜使臣的衣领:“这义顺公主也太丑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650年,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的洞房花烛夜,竟以他的一声怒吼收场:“这义顺公主也太丑了!”他一把推开新娘,踉跄地冲出房门,揪住朝鲜使臣的衣领,全然不顾亲王体面。 这声怒吼,震慑了整个王府,也揭开了一场政治联姻的残酷真相,因为这桩婚事,从头到尾都与容貌无关,而是一场关乎权威与羞辱的较量...... 多尔衮的暴怒,远不止“以次充好”那么简单,这桩婚事触动了他最敏感的神经:被羞辱。 而这份屈辱感,根植于他十四岁那年,亲眼看着母亲阿巴亥被迫殉葬,而皇太极则踩着他们兄弟的肩膀登上汗位。 所以童年的阴影与权力的丧失,让他对任何形式的轻慢都极端厌恶,如今,他已是权倾朝野的“皇父摄政王”,连顺治皇帝的后宫事务他都能插手,手握八旗兵权,连孝庄太后也只能选择隐忍,绝不容许任何人挑战这份得来不易的权威。 而十六岁的朝鲜宗室女李爱淑,也就是后来的义顺公主,却恰好撞在了枪口上。 当时她作为朝鲜第七位被送往清朝的宗室女子,本就是一桩为求自保的政治交易,为了讨好多尔衮,朝鲜国王不仅备上厚礼,还特意让画师呈上了一幅“明眸皓齿”的美人图。 谁知,多尔衮在迎亲路上掀开轿帘,眼前的真人与画中人判若两人,更火上浇油的是,围观百姓早就发现,公主的陪嫁侍女个个粗手大脚,不像王府出来的,倒像是临时从乡下凑数的。 这话传到清使耳中,立刻成了朝鲜蓄意羞辱的铁证。 所以在洞房那一刻,所有积压的疑心与愤怒一同爆发,新娘的瑟缩和惊恐,在他看来就是心虚。 于是,这场联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义顺公主随即被他丢在后院,理由是“水土不服,整日呕吐”,不久,多尔衮便将这位新封的公主转手塞给了自己的侄子端重亲王博洛。 可怜的公主没过两年就成了寡妇,她的父亲锦林君借朝贡之机,向顺治帝哭求才把女儿接回朝鲜。 但等待他们的不是同情,而是同胞“卖女求荣”的唾骂和烂菜叶,她最终在无人问津中病逝,坟前连块像样的石碑都没有。 其实,义顺公主的遭遇并非孤例,在多尔衮的一生中,女人大多是他权力的注脚,而他最极致的一次报复,便是针对政敌豪格。 豪格身为皇太极的长子,他是皇位的有力角逐者,与多尔衮争斗长达十余年,其间明争暗斗不断。 当时豪格平定四川立下大功,返回京城后,反被多尔衮罗织罪名投入大牢,不出两月,这位八尺高的汉子便在狱中离奇死去。 而豪格咽气当晚,多尔衮就派人将其福晋抬进了自己的睿亲王府,这已不是纳妾,而是对一个死去对手最彻底的羞辱和征服。 相比之下,他那些来自蒙古科尔沁草原的福晋们,才是他权力棋局上的关键棋子。 五位博尔济吉特氏的妻妾,不是孝庄的堂妹就是侄女,这张姻亲大网牢牢巩固了他的政治地位。 因此,他可以为早逝的蒙古元妃罢朝三日,以超越亲王规制的“敬孝忠恭正宫元妃”之名厚葬。 而朝鲜送来的三位女子,除了李世绪之女为他生下唯一的女儿东莪格格,其余的都成了无足轻重的摆设。 可这样的至高权威,就能换来内心的安宁吗? 多尔衮虽有皇帝之实,却终究无皇帝之名,他一生娶妻纳妾十余人,却连一个能继承自己名号的子嗣都没有。 1650年冬天,也正是他迎娶义顺公主的同一年,他在喀喇城猎鹿时坠马,膝盖受伤,竟在短短半个月后猝然离世,年仅39岁。 更讽刺的是,他死后不到两个月,那个曾被他扶上皇位的顺治帝,便下令将其“削爵、撤庙享、罢谥号、黜宗室、籍财产入官”,甚至掘其坟、鞭其尸。 他生前用权力换来的一切,死后被权力迅速剥夺,那些曾围绕在他身边的女人们,也随之星散飘零。 据说,在他死后坚持要殉葬的侍妾吴尔库尼,偷偷将龙袍放入棺材,这恰好成了政敌指控他“图谋不轨”的致命罪证。 回头看1650年那场荒诞的洞房夜,无论是高高在上的摄政王,还是远嫁异国的公主,都在权力的漩涡中身不由己。 多尔衮用婚姻炫耀权力,却被权力反噬;义顺公主用青春换取和平,得到的却是短暂的妥协与一生的悲凉。 在那样的时代,个体的命运终究轻如鸿毛,如今,北京东直门外那片曾属于睿亲王府的土地上,只剩下老人们口中那个“不是皇帝的皇帝”的模糊传说...... 【信源】故宫博物院清宫档案及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同文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