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男子超市买347瓶五粮液207瓶是假货,超市:入库酒为真品,但被员工周某换成假酒,法院判超市对假酒退款,并赔12万余元。 2024年初,大连的李先生本想着趁着年节做点酒水生意,结果却陷入了一场假酒风波,至今想起都觉得窝火。 他在本地知名的大型超市华润万家采购了大批五粮液,从1月2日到22日,总共买了347瓶,每瓶价格都在一千出头,前后投入几十万。 原本以为从大品牌超市买的高端白酒,肯定有保障,哪成想,真正的“惊喜”还在后头! 为了方便转卖,李先生把这些酒寄存在一家熟悉的烟酒店,没想到店主一看就觉得不对劲,说这批酒可能有问题。 他起初还不信,大超市卖假酒?怎么可能!但越想越不对,赶紧联系市场监管部门。 调查很快展开,警方介入并委托五粮液集团做了鉴定,结论令人震惊:347瓶中,有207瓶是假货。这比例,简直匪夷所思。 面对这样的情况,超市的回应显得有些轻描淡写——说是员工周某趁职务之便,把真酒掉了包,超市自己也“受害”。 一个连锁大超市,进货没有严格验收,商品入库没人核查,放在货架上还没人监管?这不是偶然疏忽,是管理制度根本就没立住。 法院最终判决,认定超市存在重大过失,要求全额退款,并额外赔偿李先生12万多元。 从法律上说,经营者不能以“员工个人行为”来推卸责任。谁来卖、怎么卖,都是超市内部的事,出了问题,商家就得担。消费者不是去和员工打交道的,而是相信你这个品牌、这个门店背后的信誉。 而且,像这种调包行为,员工若真动了手脚,那就是涉嫌职务侵占,可能面临刑事追责。 虽然李先生原本有权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三倍赔偿,但法院考虑到这次是假酒流入渠道的原因复杂,超市虽有过错,但不是故意售假,所以在赔偿金额上有所调整。不过,这起事件的意义,远不止这点赔偿数字。 超市流程不严、内部监管松懈,让假酒轻而易举流入市场;品牌受损、消费者权益受损,甚至可能波及更多未察觉的受害者。 李先生都在担心,那段时间买酒的人不少,会不会有人把假酒带回家,年夜饭上拿来招待亲友,图的却是一份喜庆,喝下去的却是风险? 这起事件也提醒我们,面对花样百出的假货,消费者不能再天真。别以为进了超市、刷了卡,就万事无忧。买贵重商品,发票必须要有,商品批次、包装细节都该仔细核对,能拍视频就拍,能录证据就别省事儿。 当然,消费者提高警惕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监管要走在前头。不能等假货流出、舆论发酵了,才匆忙“亡羊补牢”。 市场秩序靠的是每个环节都不掉链子,从源头把控到销售端把关,谁都不能心存侥幸。商家要明白,诚信不是营销词,是做生意的命根子。 李先生的维权过程不容易,但他撑下来了。他这个案例,不只是为自己讨了个说法,也在提醒整个社会:再大的平台也不能凌驾于诚信之上。 希望这一次的教训,能促使更多商家自我反省、整改到位,也让我们每一个消费者,面对假货时更有底气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