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愿意,菲律宾可以成为中国的一个省!” 此话一出,引发国内舆论大哗。有人骂他愚蠢、跪得太低,也有人质疑他是否出卖国家主权。但杜特尔特为何要冒全国之大不韪说出这种话?真的是“投诚”吗? 先别急着扣帽子。了解杜特尔特风格的人都知道,这位总统言语一向火爆。他曾公开说要“杀光毒贩”,对天主教会开炮,对联合国破口大骂。他说话不讲场面,讲的是效果。 而这次的“省”论,其实不过是个策略性“表演”。彼时菲律宾经济捉襟见肘,想要发展基础设施、改善民生,急需外部输血。而中国正大力推进“一带一路”,资金和市场都不缺。杜特尔特很清楚,单靠美国口头承诺换不来真金白银,不如靠拢中国,先把实惠拿到手。 他向中国递出“友好姿态”,就是希望中方在经济上多开闸门。结果也确实见效——从农产品出口到铁路、高速公路、水电项目,中国对菲的投资一路飙升。可以说,杜特尔特的“表忠心”换来了实打实的利益。 可话虽是“玩笑”,但伤的是菲律宾人最敏感的神经:领土和主权。2012年菲政府刚把南海改名为“西菲律宾海”,民族主义正处于高峰,他这一说法,瞬间引爆舆情。反对派抓住不放,指责他“卖国”,就连支持者也一时难以辩护。 但真要说杜特尔特“甘愿做省长”,也未免太小看他。他对中美两头下注、左右逢源的策略相当清醒——经济上要中国,安全上不敢得罪美国。驻菲美军照样存在,美菲防务协议照样延续。他嘴上虽狠,脚步却稳。 这就是杜特尔特:语言上的激进,行动上的务实。他说那句话,不是要把菲律宾“划归中国”,而是为了让北京在账面上多“划拨”几个亿。 现在来看,这一策略虽争议不断,但从经济合作成果看,菲律宾确实从中受益不小。而杜特尔特之后的领导人对华态度转冷,反而让中菲关系陷入僵局。 一句话顶一座山,有时不是因为这话有多真,而是因为它够用。 你怎么看杜特尔特当年的这句“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