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八路军战士张树义连杀7头日军,已经精疲力尽,谁知这时,一名身材高大的日军发现了他,还挥舞着刺刀朝他杀了过来!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9年冬,房子山一带战火再燃,八路军与日寇激战正酣,在一场白刃交锋中,一位名叫张树义的八路军战士孤身鏖战,仅凭一把刺刀,在激烈的肉搏中连杀七名敌军。 正当他气喘吁吁、几近力竭之时,一名身形高大的日军军士挥舞着刺刀,骤然扑来!这一幕,成了那场战役中最惊心动魄的瞬间。 张树义原是河北平山县一位普通庄稼人,个子高挑、性格憨厚,日子虽然清苦,却也安稳,然而1937年的秋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将他的人生推向了另一条路。 那天,鬼子兵闯入村庄,火烧房屋、屠杀村民,张家人无一幸免,他亲眼目睹父母惨死、妻儿横尸院中,鲜血染红了他趴着的泥地,也烙进了他的骨头里。 葬完亲人后,他默默擦干眼泪,砍下一截烧焦的房梁刻下“血”字,揣着菜刀投奔八路军。 他不是为荣誉而来,只为一句誓言:“不杀够七个鬼子,不配姓张。”入伍后,张树义几乎是拼命训练。 别人练一百次刺杀,他就练三百次,连队里的木桩被他扎得像筛子,战友戏称那是“鬼子靶”,他不懂什么战术、战略,但懂得:刀得快,心得狠,才能活。 一年下来,张树义成了出了名的刺杀能手,还拿下团里的拼刺冠军,可他从不自夸,只在夜深人静时,盯着刺刀发呆,那目光里,是山村与血火交织的梦魇。 1939年腊月初八,房子山雪未化,战事骤起,日军大部队突袭,张树义所在部队陷入被动,敌人如潮水般压上来,子弹打光,战士们开始拼刺刀。 张树义站在最前,一手抓起机枪打到枪管发红,又一手抄起刺刀冲入敌阵,他动作凶狠、毫不退缩,刺刀进胸不拔出,他便抢鬼子的枪继续杀。 那是一场真正的血战——刀光中,他挑翻一个又一个日军,他身法老练,借地势打转,砍、刺、踹、撕,像一头血里翻滚的野兽。 当第七个鬼子倒下时,他的脸、衣、刀无不被鲜血浸透,可他已经站不太稳了,腿像灌了铅,呼吸如风箱。 这时,一名比普通鬼子高出半个头的军士杀将出来,手中的刺刀像锯齿一样寒光逼人。 高个日军一步步逼近,张树义握刀的手已打颤,对方看出了他的虚弱,冷笑着猛地扑来,张树义咬牙躲过,一招一挡间刀锋擦过衣襟,留下一道血痕。 第二刀势大力沉,张树义退无可退,背后正是一堵残墙,刺刀刺来,他身子侧斜三寸,敌刀“哐”的一声扎进墙缝。 就是这一瞬,他抓住机会,反手一刺——刀尖没入敌军胸膛,透背而出! 那名日军眼中惊惧未散便瘫倒在地,张树义一刀封喉,终于完成“七寇誓言”的加一。 这一战之后,张树义名震全连,然而没过多久,在龙泉关一次阻击战中,他被炮弹炸断双腿,从战士变成残疾人,他没有向命运低头。 他自己锯木头、绑牛皮,做成木墩代步,春天,他跪在地里种地,布条染红了膝盖也不言放弃;旱年挑水灌田,两只水桶挂在脖子勒出青痕,他还带领全村挖渠、开荒,一人干三人活。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评为劳动模范,受邀进京参会,毛主席握着他的手,称赞道:“你是人民的真英雄。” 1983年春,他安详辞世,村民替他整理遗物时,在柜底发现那把老刺刀,刀把上刻着七个正字,那不是炫耀,而是他一生坚持的印记。 张树义没有说过什么豪言壮语,他的一生,就像那把老刺刀,不耀眼,却锋利、可靠。 七寇未尽,刀锋不退,在那个乱世中,他以血还血,以义守村,以残肢立身——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河北人物】集战斗英雄、劳动英雄、开国劳模于一身...——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