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头号反华栏目“美国之音”被封禁,结果一看主持人名单,发现竟然一大半全是华裔女性!

头号反华栏目“美国之音”被封禁,结果一看主持人名单,发现竟然一大半全是华裔女性! “美国之音” 这个老牌子打从 1942 年成立起,就是美国政府手里的宣传工具,专门对外搞意识形态渗透。这些年,它在涉华报道上没少下黑手,从新疆人权问题到南海争议,从新冠疫情到俄乌冲突,几乎每次都冲在抹黑中国的最前线。 咱们国家早就看透了它的本质,封禁是必然的结果。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反华机器里,干活儿的主力军竟是咱自己的同胞,尤其是华裔女性。 你说这些华裔女性主持人图啥呢?有人可能觉得她们是为了钱,可真要是为了钱,在哪儿不能挣?偏要选这么个遭人骂的活儿。其实,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可多了。 首先,美国媒体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用少数族裔当主持人能显得 “多元包容”,增加可信度。华裔女性既懂中文又了解中国文化,正好符合他们的需求。 就像 “美国之音” 的中文节目,要是让美国白人来主持,观众一看就知道是老外瞎咧咧,可换成华裔女性,效果就不一样了。她们一张嘴,观众容易觉得 “自己人” 在说话,警惕性就降低了。 其次,这些华裔女性主持人的背景也值得琢磨。像袁莉,以前是新华社的记者,后来跑到 “美国之音” 当主持人,专门写文章抹黑中国。还有那个 “妖妖酱”,厦门长大,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毕业,按理说也是个高材生,可偏要帮着美国人说话。 她们在国内接受教育,后来跑到美国,为啥会变成这样?一方面,可能是在美国待久了,被西方那套价值观洗脑了,觉得美国啥都好,中国哪儿都不对。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为了融入美国社会,故意表现出对中国的敌意,好向美国主子表忠心。 再往深了说,美国媒体对华裔女性的利用是有套路的。他们知道,华裔女性更容易接近中国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 比如 “美国之音” 的《OMG 美语》节目,主持人白洁用活泼的方式教英语,表面上是语言教学,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地输出美国文化和价值观。 这种 “温水煮青蛙” 的方式,比直接的政治宣传更可怕。年轻人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被带偏了,觉得美国啥都好,中国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这些华裔女性主持人在 “美国之音” 里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虽然她们表面上风光,但骨子里还是被美国主流社会看不起。 就像华裔记者黄耀毅,在白宫外采访时被白人骚扰,对方直接说 “你是外国人,无权拍摄白宫”。这种种族歧视的事儿,在 “美国之音” 里肯定不少见。 可即便如此,她们还是死心塌地地为美国卖命,为啥?可能是为了那点可怜的认同感,也可能是被美国梦冲昏了头脑,总觉得自己能在白人堆里混出个名堂。 不过,咱们也得明白,这些华裔女性主持人只是美国政府手里的棋子。美国用她们来打 “中国牌”,可真要是出了事儿,第一个被抛弃的也是她们。 就像特朗普当政时,“美国之音” 因为一篇客观报道中国疫情的文章,就被白宫狠批,主持人阿曼达・班奈特吓得赶紧罗列抹黑中国的报道来表忠心。这说明,在美国政府眼里,这些华裔女性主持人不过是工具,随时可以牺牲。 再看看这些华裔女性主持人的言论,那叫一个离谱。袁莉在温州动车事故后写文章质疑中国高铁的安全性,新冠疫情期间又攻击中国的防疫政策。 “妖妖酱” 更是过分,把齐齐哈尔体育馆坍塌事故和美国佛州公寓楼坍塌事故对比,说中国 “维稳”,美国 “有人味”,完全是颠倒黑白。 她们这么做,说白了就是为了讨好美国主子,可她们不知道,自己的谎言早晚会被戳破。就像新冠疫情期间,“美国之音” 炒作 “病毒来自中国实验室” 的阴谋论,最后还不是被事实打脸。 不过咱们得清楚,“美国之音” 被封禁是大快人心的好事儿,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会放弃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 相反,他们可能会换个马甲,用更隐蔽的方式继续搞破坏。比如,通过 NGO 组织、社交媒体等渠道,培养更多的 “袁莉”“妖妖酱”。咱们得时刻保持警惕,别被这些披着羊皮的狼给骗了。 说到底,“美国之音” 华裔女性主持人比例高的现象,反映的是美国对华宣传策略的调整。他们不再满足于用老外直接上阵,而是改用 “以华制华” 的手段。 这些华裔女性主持人看似风光,实则是美国政府手里的傀儡。咱们在谴责她们的同时,更要认清美国的险恶用心,加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别让他们的阴谋得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