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2005年,死刑犯张顺兴吃完“断头饭”,微笑着和母亲告别,然而就在临刑前最后一刻

2005年,死刑犯张顺兴吃完“断头饭”,微笑着和母亲告别,然而就在临刑前最后一刻,他突然大喊一声:等会,我有话说!“请把我的遗体捐献出来供科学研究,这是我最后的心愿”。   2005年河南偃师的冬日清晨,一个死刑犯的最后请求让行刑官愣在原地。他叫张顺兴,出身穷苦,一生坎坷,却因冲动铸成大错,背上三条人命。行刑前,他吃完“断头饭”,平静面对母亲的泪水,可就在枪声响起前一刻,他突然喊出一句话,请求将遗体捐献给科学研究。这声喊,究竟是悔恨的回响,还是对生命的最后交代?   张顺兴1966年出生在河南偃师一个穷村子,家里穷得连顿饱饭都吃不上。父亲在他五岁时病逝,母亲李秀兰靠捡废品和种地拉扯他和姐姐长大。家里土坯房破旧不堪,冬天冷得手脚发麻,夏天雨水顺着墙缝往下淌。张顺兴小时候就帮母亲干活,挑水砍柴,双手磨出厚茧。读书没几年,家里没钱,他辍学去村里打零工,十几岁就扛起生活的担子。18岁那年,他跑到郑州建筑工地干活,每天搬砖扛水泥,汗水流得像下雨,工资却大多寄回家。工友们说他老实本分,像头牛一样埋头干活,谁也没想到他后来会走上绝路。   1998年,张顺兴的人生开始滑向深渊。在工地,他认识了女工王丽,俩人结婚生了个儿子,日子虽苦但有点盼头。可包工头看他老实,干活没送礼,找茬骂人,话里还带上他母亲。张顺兴气得抄起铁锹砸向包工头,把人打成重伤。这一下,他被判故意伤害罪,蹲了八年监狱。出狱后,他一心想重新做人,2005年初找了份矿工的活儿。矿井里又黑又闷,他每天挥镐挖煤,攒下1200块钱,想给母亲和儿子改善生活。可命运偏不放过他,一个工友借口家里急用,骗走他的积蓄去赌博。张顺兴咽不下这口气,找人理论,争执中失手捅了对方一刀。   这还没完,接下来的八小时,张顺兴彻底失控。他回到村里,找到常年和母亲吵架的邻居,用刀结束了对方性命。接着,他又冲到姐夫家,姐夫常年欺负姐姐,他一刀下去,又一条人命没了。三条人命,血淋淋的事实摆在面前,他的人生彻底崩塌。警察上门时,他没跑也没躲,坐在家门口的石头上等着被抓。2005年12月,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他死刑,他没上诉,认了罪。监狱里,他干活卖力,叠被子扫地都一丝不苟,管教说他话少但做事认真。 行刑前一天,监狱按惯例给他准备了“断头饭”,有红烧肉、白米饭和几片青菜。张顺兴吃得慢,像是舍不得咽下去。母亲李秀兰来探视,隔着玻璃泪流满面,他挤出笑脸安慰老人。第二天清晨,他被押往刑场,步伐沉稳。就在行刑官举枪的瞬间,他突然喊出要捐献遗体供科学研究的话,声音响彻刑场。说完,他冲行刑官点点头,平静接受命运。枪声响起,他倒下,生命定格在2005年12月那个寒冷的早晨。他的遗体按其意愿捐献,用于医学研究。   张顺兴的故事让人叹息,一个老实人怎么就走上了不归路?他是孝子,想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可冲动和无知让他一步步滑向深渊。他的罪行不可饶恕,三条人命的代价沉重,可他临终的请求又让人看到一丝复杂的人性。他的经历敲响警钟,贫困和不公可能压得人喘不过气,但暴力从来不是出路。